岳云飞见有幸存者,赶忙上前安慰道:
“小朋友,叔叔来晚了。你可知道是谁干下了这等禽兽不如之事,将村中的老幼全都屠戮了呢?”
那名小孩听后,当下哭得更狠了:
“叔叔啊,听我爹爹讲,那些家伙穿着兵服,是大明的士兵,不过来者不善,让我藏在这里不要出去。
之后有一群坏人闯进屋子里,想要拉着娘亲出去,爹爹不让,随即被他们杀了,娘亲也被他们扛走了,呜呜呜……
小宝心里害怕,当时就晕了过去,之后也不敢出来,如今看到叔叔才敢出来。”
岳云飞当下让人送些吃的给他,心中暗自想道:
这大明朝的士兵何时变为了这样,看样子日后陕西烽烟四起,不单单是缺粮的问题,而是这些官兵鱼肉乡里,甚至屠村灭寨犯下滔天罪行,使得人民抛弃了它。
岳云飞之后在这村子里又找到几名幸存的幼童,见他们已经如此惨了,心有不忍,遂带上山去,让夏雪宜将他们好生操练。而这些幼童受了岳云飞的救命之恩,加之有着血海深仇,所以表现得比寻常的天网成员更为出色。
之后的日子里,岳云飞一是为了获取骑砍点,二是为了能够稳定华山周边的民众以便使得华山派太平,三是为了传播一下华山的好名声,于是他率着骑砍士卒在这段日子将周边新出现的贼匪剿灭一空,收获了许多骑砍点和粮草物资。
可这贼寇就如雨后春笋一般,怎么剿也剿不完,但究其根本还是天灾人祸所导致的。
这段日子正处于天启和崇祯之交,此时小冰河时期好似到达了一个巅峰,久旱不雨,草木枯焦。
可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下,更为糟糕的是,这大明朝不但不减免租税,拯救黎民百姓的生死,反而不断加派赋役,严令官吏督责税赋,使得乡民外逃,饿殍载道。
这些饥民被一些人蛊惑后就落草为寇,成为这杀之不完,剿之不尽的贼寇。不过这些人还是对大明朝心怀畏惧,只敢落草为寇,不敢公然举旗造反,攻城夺寨的。
不过这一切都从天启七年(即公元1627年)七月开始,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
这一年饥荒愈加严重,加之疫疾肆流,死去的百姓非常之多,附近的草皮树根都被挖光吃完了,甚至还发生了人相食的惨剧。那些走投无路的人即使成为盗匪也无粮可劫,那些狗大户们一个个都躲在县城中靠着县兵的保护,来藏起他们家中众多的存粮。
此刻各地的大明官吏借着朝廷的旨意,中饱私囊,在民间大肆搜刮,逼迫他们卖儿卖女,甚至逼人去死!
面对着这种不反就死的绝境,终于有人挺身而出。那白水县的王二虽然名不见经传,不过很有胆气。
他和同县的种光道等人,聚集了数百名灾民,插旗起义于白水县,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他们以家中的生锈的屠刀、残破的柴刀等作为武器,以漆黑的墨水图在脸上表明自己的决心,结队前往那受灾严重,但存粮丰厚的澄城县城。
一路上他们的队伍不断壮大,底气也变得更足,到了澄城县城下,那好似陈胜转世的王二大声疾呼:
“那个人敢与我一起去杀那狗知县,取了那官仓中的粮食,我等也好活下去!”
他麾下的众人齐声喊道:
“我敢杀他!开仓放粮!我要活下去!”
众人连喊三遍,王二见士气可用,于是率众人强攻县城。
这县城中也是饥民遍地,之前因为惧怕县中官兵,所以不敢造反,此刻王二在外强攻县城,加之他们听到开仓放粮一事,于是与王二里应外合,打开了这县城的大门。
县兵虽强,可受饥的百姓已是人山人海,而且有人带领,这一团散沙顿时变为一块磐石,不一会儿就杀光了县兵,那王二更是亲手斩杀了澄城县城的知县张斗耀,威震一方。
王二之后如约开仓放粮,并劫掠了一大批粮食,率着饥民退至白水县洛河以北,以防官军的反扑。
在洛河以北,他开始竖起大旗,招募饥民,声势日渐壮大。之后王二见存粮已尽,加之麾下人数已远超往昔,于是他开始率众转战渭北各地。
他每攻破一城皆将那些往日作威作福,欺压他们的贪官污吏统统斩杀,虽然期间也误杀了为数不多的清官廉吏,可却无人替他们伸冤,一是因为数量确实少,二是因为王二已有如日中天之势,为了那些官老爷去得罪王二,大大地不值。
而且因为王二每攻破一城,都劫富济贫,将获取的一部分粮食分于百姓,因此他的好名声传播陕西大地,深受陕西百姓的拥戴,百姓们纷纷加入王二的起义军,使得王二起义军迅速壮大,从星星之火变为燎原之势。
大明朝廷听闻陕西民变竟然至此之境,十分惊恐,派出官兵对王二起义军进行围剿。
可一方面由于当地官军长期疏于训练,加之长年欠饷,所以士气低落,战斗力不高;另一方面他们的统帅既非将才,也非帅才,而对面的起义军虽然是由王二这个泥腿子所领导的乌合之众,可却有着一位号称宋代大将种师道的后人种光道来给他们出谋划策,因此王二领导的算是明末首义的起义军,屡次绝地反击,击败前来围剿他们的明军。
随着王二击败明军的次数增加,他的威望也更上一个台阶,渐渐地不但有流民、饥民、流寇加入他的首义军,甚至还有因为吃了败仗,临阵脱逃,怕事后被问罪的大明官军加入他的队伍,一时间王二的声名传遍了陕西大地。
他的队伍最终从数百人的小规模起义军,变为近万人的大规模起义军,流窜活动于韩城、蒲城、宜君、洛川、白水等地,与来剿灭他们的大明官军相周旋。
而王二此次成功的起义,不但大大震撼了大明朝廷,还使得各地饥民有了一条新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