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华凑过头打量了几眼,用专业眼光评价道:“做的真好,可见是个心灵手巧的。”
赵野只是点了点头,没有发表任何意见。
倒是周秉昆这小子突然问道:“小野哥,你怎么会认识郑……不是,我是说你怎么会认识太平胡同的人?”
赵野若有所思的看了眼周秉昆,口气复杂的问道:“你小子,不会是瞧上人家姑娘了吧?”
此言一出,周秉昆像触电似的弹了起来,疯狂摇着头否认道:“没有,没有!我就那么一问,没别的意思。”
话是这么说的没错,可周秉昆这副心虚的样子,压根没有丝毫说服力,连赵野都能瞧出异常,就更别说李素华了。
她不敢置信道:“昆儿,你真的看上那个姑娘了?”
面对两人怀疑的目光,周秉昆垂下眼皮,低声回道:“我就是觉得,郑娟长得挺好看的。”
李素华第一反应就是阻止:“昆儿,你年纪还小,你哥和你姐不是都没结婚吗?而且你别嫌妈说话不中听,那太平胡同的人家,实在是……总之,你可不能犯糊涂。”
就像后世各个省份城市都有地域歧视一样,在光字片这里也是如此。虽说光字片已经够破够穷了,但这里的人一提到太平胡同,还是会大摇其头。
李素华有此反应,也实属平常。
不过正所谓知子莫若母,自己的儿子自己了解,李素华清楚小儿子憨厚的外表下,其实有着八头牛都拉不回的倔强。
所以,在劝了几句后,她转而问赵野道:“小野,你老实告诉婶儿,你和秉昆说的姑娘是什么关系?”
这一刻,赵野迟疑了,作为一个正常男人,尤其是在后世见惯了妖艳贱货的男人,要说他对郑娟这种贤妻良母没有想法,那是糊弄鬼呢!
可问题是,每当赵野扪心自问,又不得不承认,当初看人世间时,周秉昆和郑娟的爱情,仿佛是一道阳光撒了他心里,让他既感动又向往。
人都有渴望美好的一面,赵野又如何能够例外?
终于,在一番纠结,特别是脑海里闪过高小琴的样子后,赵野选择了直言相告:“我只见过郑娟的母亲和弟弟,没有见过她本人。”
周秉昆一听这话,满脸都是喜色,李素华则犹豫再三,依旧对着周秉昆苦口婆心道:“昆儿,听妈的话,这事咱不急啊,先不说你爸会不会同意,就是人家姑娘也未必会看上你不是。”
最后这句话像是一盆冷水般,一下就将周秉昆从幻想中浇到了现实,让他猛地垮下了脸,垂头丧气的瘫坐在凳子上,一句话也不想再说。
李素华也不忙着去安抚儿子,反而问起赵野何时返回吴家屯,在听其说是明天后,她就说要给周蓉带一些换洗衣服和粮食。
赵野适时将脚下的面袋摆在眼前,对李素华道:“婶儿,我正要和你说关于粮食的事。我是这样想的,知青点人多眼杂,带粮食去有些太引人注目了,所以我想请你给我蒸一些馒头带上,这样我和周蓉吃的时候也好避开人。”
从旧社会走过来的李素华,可没少见过,由于粮食而引起的种种惨剧,马上会意道:
“还是你脑子灵光,婶儿差点好心办了坏事。”
说着,她用手掂了掂地上的面袋,提议道:“我看你这至少有二十斤白面,不如这样,我再加十几斤棒子面,给你们做成二合面馒头,既不惹眼又容易存放。”
“也好,那就麻烦婶儿了!”
“说的什么话,应该是婶儿谢你才对,你不止在乡下照顾我们周蓉,还一次性拿出了这么多白面,是我们家占了你的光了。”
赵野客套了两句,和李素华商量好明天来拿馒头后,便告辞离去。
从周家出来,望着天空不知何时升起的月亮,赵野心底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说到底他只是个凡人,有时候也会贪心不足,即便决定不去打扰郑娟的生活,终究是有些意难平。因而在周秉昆说出对郑娟的好感时,他始终在冷眼旁观,没有替其说一句好话。
心情烦闷之下,赵野索性也懒得回家了,转头向着涂志强家的方向而去,打算去寻他和水自流喝酒。
到了那里,涂志强家里果然灯火通明,二人正和一帮狐朋狗友喝酒,见到赵野到来,几人都很高兴,忙拉着他入座。
期间,水自流问起赵野,是否看到了他准备的粮食,赵野回答说是,并谢过了他。
翌日,赵野将空间里的财物埋在家里,换了一些吃的装了进去,然后按照约定的时间去接上高小琴,两人一起返回了吴家屯。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日子过得很平静,赵野也慢慢习惯了插队的日子,每日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他们六名知青的共同努力下,一共开垦了二十亩田地,在四月春雨来的时候,将玉米和高粱种了上去。
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大家都表现的很兴奋,高小琴便道,不如大家组织个篝火晚会庆祝一下,这个提议一出,立刻得到了所有人的响应。
当夜,在火光的照耀下,黄新华和韩建国搭档,先表演了一出二人转,内容骚话连连,惹得男生们大声喝彩起哄,两个女生则大发娇嗔,连声笑骂无耻。
接着,剩下几人轮流登场,其中最让赵野最关注的,自然是两个美女的节目。
周蓉声情并茂的为大伙朗读了伟人的《七律?长征》,博得了满堂喝彩。
而高小琴则演唱了《松花江上》,这首在东北传唱度很高的歌曲。
让赵野他们感到意外的是,这妞的嗓音条件极好,一开口就把众人给镇住了,歌声中蕴含的如泣如诉、壮烈低回的情韵,好似真的把大家带回到了,那个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的时代。
赵野不知道别人是什么感想,但高小琴唱歌这一幕,却深深刻在了他的心里,以至于多年以后,他总会时常想起这个夜晚,有一个姑娘曾站在篝火旁,用她那天籁般的声音唱道: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