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师居然开始渡河了!
这是什么情况?发生了什么?是圣胡安的弹药供应出现了问题了吗?
正当谢夫特一头雾水的时候,一个通讯兵突然跑了上来。
他对着站在一旁的参谋报告了些什么。
参谋走到了谢夫特的身边,兴奋地对将军说道:
“长官!壶山阵地被拿下了!”
“什么?你再说一遍?”谢夫特停下了脚步,难以置信地看着参谋。
“是的,长官,壶山阵地被拿下了。”参谋很肯定地说道,“那里正在部署火力,压制圣胡安高地。”
“可是我没有派军地攻击那里啊?”谢夫特有些百思不得其解,“那里的火力太勐了,牺牲会很大。”
“第一和第二志愿骑兵旅,还有两个骑兵团攻克了那里。”参谋说道,“耗时不到两个小时。”
“陈剑秋和罗斯福的部队?”谢夫特一时间忽然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们现在在那里驻守吗?”
参谋回身询问了下通讯兵,然后摇了摇头:
“不,他们已经开始进攻圣胡安高地了。”
壶山的部队,在击溃了西班牙的反扑部队后,便乘胜追击,一路杀到了圣胡安高地的下面。
他们不做任何调整,便开始从壶山方向向着高地开始进攻。
这些部队主要包括第一、第二骑兵志愿旅,第一和第十七骑兵团。
由于指挥系统的混乱,所以这几支部队原本都是各干各的。
不过在陈剑秋和他的部队出现,并轻而易举地夺下了壶山阵地之后,这些军团突然有了主心骨。
跟着陈剑秋打就完事儿了。
打仗就得跟着自己的节奏来。
优秀的指挥官,不需要虚名和军衔,就能够带动起周围的友军!
部署在壶山顶的马克沁重机枪,开始对着对面高地倾泻子弹。
那里几乎所有的防御工事,都在他们的眼皮底下。
圣胡安山上的炮兵阵地哑了火,美军那边的炮兵终于活了过来。
于是,滩涂方向的第一师头上的压力顿时小了许多,开始向前推进了起来。
原本和正面的第一师一同发起攻击,是个不错的选择。
不过陈剑秋认为兵贵神速,时间拖不起,于是便开始向圣胡安高地勐攻。
战斗的结果乏善可陈。
令人意外的一边倒。
鲁宾倒是还想组织下反击,可他的部队已经率先崩溃了。
除了迫击炮套餐以外,陈剑秋还送上了重机枪的抛物线子弹。
加量不加价。
那十挺原本担任火力掩护作用的重机枪都快杀疯了。
再加上部署在壶山高地的二十挺和埋伏着的狙击手......
漫山遍野的白人、黑人、华人、印第安士兵冲了上来,一眼看不到头。
西班牙士兵们拒绝再进行战斗。
这种仗,他们真的没打过。
鲁宾不甘心。
他们精心准备的圣胡安山防线,就即将被这么摧毁。
明明从最早开始在丛林里阻击美军开始,再到正面河滩的战斗,明明都打得很好,一切都很顺利。
怎么突然在一瞬间就崩盘了?
不过,现在是保存有生力量的时候。
就算自己和手下的士兵都战死在这里,对这场战役也没有任何意义。
鲁宾一咬牙,决定带着剩余的士兵撤回圣地亚哥城内。
陆军第一师的先头部队也很快到达了圣胡安高地脚下。
他们除了在山腰的地方遇到反击以外,其他的基本都是零星的。
抵抗的这帮人,基本都是打得太入迷或者压根就没听见撤离的命令,真要和美国老干到不死不休的人也不多。
但当陆军第一师的第一个士兵冲进山顶的院子里时,他愣住了,
想象中的激烈战斗并没有出现。
一群士兵正聚集在西班牙人留下的指挥所前,嗯,拍照?
“大家笑一笑,笑一笑,不要那么严肃。”陈剑秋指挥着后面的士兵。
而他自己和罗斯福则站在了中间,手中举着战利品——鲁宾没来得及带走的西班牙军队制服。
罗斯福在拍照方面还是拥有着一定天赋的。
他看起来神采飞扬。
士兵们来自参与这场进攻的各个部队,肤色也各异,有白人,有黑人,有印第安人,有墨西哥人,也有华人。
由于刚刚并肩作战取得了一场大胜,所以他们彼此勾肩搭背,其乐融融。
他们的身后,立着一根杆子,上面升起了美国国旗。
一名《纽约世界报的记者面朝着他们站着。
他的身边,立着一个巨大的柯达相机,旁边还有一位负责打光的助手。
这台相机也是陈剑秋的士兵帮着扛上来的,就为了这一刻使用。
“察!彭!”
伴随着快门的一声响,这个瞬间被定格了。
很快,这张照片,将通过网版印刷法,出现在当时最畅销的《纽约世界报上。
同时,它也会和报纸一起,被送到美利坚千家万户的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