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2(2 / 2)徐厂长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马凯这样处理,张玮听了很开心:“可以啊,小伙,把自己的工资挣回来了。”

再譬如6300上听筒的问题。

马凯问一些做听筒的供应商,你们产线是怎么检测的?大部分的销售,其实并不知道。各个行业都是如此,很少有人去关心自己产品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就像销售,他们觉得能开单就行了,好一点的类似喇叭妹子,还能知道自己的东西好在哪里。但你让他们去了解听筒喇叭到底是怎么一点点做出来的,他们并不愿意。

“哥,我管他是怎么做出来的干吗?我又不开厂。你这个事情,我帮你问问啊。”喇叭妹子这样答复他,但一直没下文。

马凯现在一个月出货也快七八万台了,单一机型这个出货量,和供应商谈起来还是挺有底气的。他常常看这些销售,就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他想起自己,花了几个月了解了各种塑胶模具,元器件等等的制成原理。这帮销售要是能有他这个钻研劲头,怎么会答不出来呢?

所以他就喜欢那些技术出身的销售。他们懂的东西多。可他们与人沟通能力就差一些。

他在江总那边碰到很多这样的销售。

当年,能够进入方案公司的元器件供应名单,对于任何一个供应商来说都是很了不起的事情。不管是做屏,摄像头这种大件物料的,还是喇叭听筒天线这些的,都费尽力气在方案公司周旋。而且,一般是技术型的销售容易和方案公司沟通。

有次马凯碰到一个做生产出身的听筒销售。他仍然问这个问题,那人想了下说:“其实我们测试也挺简单。我们有一种听音夹具。你这个听筒是接触式的,更好测。工人带一个密封的耳麦,和夹具连着。听筒放上去之后,工人根据耳麦里面传出的声音来判断是不是良品。”

“这个夹具啊?还挺贵的。一般我们一个厂里面有四五个。你们自己做应该不划算。”

马凯转念一想,马上问:“那我把这些听筒给你,你帮我测试,把良品和不良都分出来行么?”

那人愣了下,说:“这个我要回去问一下。公司肯定不能做这个。”

第二天,那人就给马凯回电话,说和测试那边说好了,可以私单做。不管是不是良品,测一个五分钱。

马凯算了下,按照现在小林给的50%不良算,也只是相当于100个听筒只要5块钱测试费。算下来均价肯定能控制在一块钱以内。

“行。就这么弄。你放心我不会和你公司说的。还有,测好的良品,你100个一袋帮我装好。这样我们也好点数。”

“不良也装袋?行。那你一定要标注好,别弄乱了。”

这个问题就这么解决了。张玮知道的时候,对马凯竖起拇指:“你牛!”

这可能就是马凯自认为比别人强的地方,他反应很快。能够在非常短时间内,分析出一个事情的利弊,而且能够找到他觉得正确的处理方式。听筒这个事情,就是如此。张玮想了半年该自己如何解决。他可能一直觉得供应商说不好解决是在搪塞他,说夹具不好做是没找对人。而马凯就不一样,他听完这人说夹具太贵,没有投产比之后,转念就想,何不就用供应商自己的呢?

这就和他聊天的风格也是一样。他不怎么会插科打诨,很难像方方那样,漫不经心地就能把话题带起来。但他比别人敏感的地方在于,他能知道别人话里大概是什么意思,以及有什么样的潜台词。

所以他接话不快。他需要一点时间来想,继而才知道怎么往下接。

在这点上,他可能更适合和江总谈事。

江总说话,经常是模棱两可。别人要是追问,他可能就笑而不语。按照方方的说法是:大佬怎么老喜欢让别人猜呢?累不累啊?

然而马凯知道江总很多话是什么意思。所以后面张玮有什么事要问江总,大多都把马凯带上。就算是有些当时不明白的事情,马凯回来后,给张玮分析分析,两人也能知道大概的意思。

马凯有时候会很得意自己的分析能力。所以,很多时候,他觉得自己是对的。

前两年,他落魄的时候,怀疑过自己。自从跟了张玮之后,他又自信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