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名玉宸,山名青华。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几个气度不凡的读书人结伴而行,沿着山路上前。
紫色的烟气发于群峰深处。
其中一名青衣读书人,衣着贫困,不修边幅,与其余几名衣着华贵的士子,形成鲜明对比。
“诸位兄台,不知我们要去的太乙峰还有多远?”
“宾王莫要着急,前面群峰中,独树一帜那一座,便是太乙峰了。”说话的士子,衣着华贵,眉宇间自带一股儒雅清贵的气质。
他姓崔,名度,与问话的男子同为清河郡人,只是不同县。但他听过对方的名字,记得在邻郡做过刀笔吏,路上相遇,知道对方来长安碰运气求功名的,便带了一程。
但他对这个字“宾王”的男子,了解也仅限于这些了。
一路相随,倒是发现这男子有些举止怪异。
面对他们这些世家子,颇是放浪不羁。
崔度为人豁达,看在同为清河郡人的份上,倒是不怎么计较。其他人却有些看不过眼。
“马兄好歹做过文吏,当有见识,连太乙峰也不认识吗?”有姓刘的士子讥诮。
青华山太乙峰,曾因在汉朝时,祭祀太乙神而得名。魏晋时,玄学大起,道教迅速发展,古神祭祀衰落。不知何时太乙峰便起了一座道观。
因为山路实在难走,隋末天下大乱,道士下山。
荒废至今,有十年矣。
崔度不想大家争吵,“宾王是第一次来长安,认不得赫赫有名的太乙峰是正常的。何况太乙峰后半段的山道多年前被一场山洪阻绝,听说连山中道观的香火,已经断绝有十年了。咱们兴起结伴,游览太乙峰,不可争吵,坏了兴致。”
姓刘的士子嘀咕一声,“谁叫他一路上吃饭喝酒从不掏钱,还大言不惭,说自己有济世之才。”
“这峰看着很近,但我们要登临峰顶,怕是得明日去了。”马姓青年没有管旁人的话,自顾自道。
“宾王有所不知,那山腰处,有一個客店,我们到了,可以去休息一下,再看后面的山道是否难走。”崔度解释道。
“怕是马兄担心山中有鬼祟,不敢走夜路吧。”其他人按剑而笑。
秋色已然十分。
一行人向前,处处可见山泉,时时听得流瀑。这一路山道好走,众人游览景色不尽,不多时便到了崔度所言的山腰客店。
这是暮色未尽,夜色未临。
客店建在山腰的平台上,亦是酒家,搭建茅草建造。形式颇有古风。马姓青年在外面驻足片刻,脸色有些迟疑。随后还是走了进去。
众人进入客店,便有小二上来招呼。
他们点了山中清泉酒,应季的野味和蔬菜,还切了几斤羊肉,上了一只肥鸡。
崔度夸赞,“没想到山中酒家,还能拿出这些食物来。长安看来快恢复往日繁华了。”
隋末大乱,天下人口凋敝,百废待兴。
三月前,玄武门之变,贞观皇帝上位,召集天下贤才,如此往来长安的士子不绝于道。使这千年古都,重新焕发生命力。
众人喝酒吃肉,醉意朦胧。
远远看过去,太乙峰深处的道观紫气愈发浓郁。
今日有朗然明月,照耀大地。
虽是夜色里,也不差白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