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八章百损道人(下)(2 / 2)舜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后继者收纳父兄的女人,这在蒙古人的文化之中属于很正常的事情。

而蒙古人让汉人勋贵们也这般行事便如图满清的“剃发易服”一般,都是用来测试汉人接不接受他们的文化,测试他们的忠诚度的。若是不依的话恐有杀身之祸。

但在汉人的意识里,这欺娘淫嫂乃是大逆不道之举。

因此李清微被天下江湖人所不齿。还被江湖上的武林同道们送了一个“百损”的蔑称。

百损的全称是“百无禁忌,损人利己”。而非是“百般阴损”。

尽管百无禁忌放在其他地方算是个不错的词汇,但在这里是大家讽刺他娶大嫂没有忌讳。

至于损人利己就更不必提了,他虽是汉人,也为大宋做出过不少的贡献,甚至他的平妻都是大宋的公主,但出于身份立场这些事情自然不能公开。在天下人眼中他就是个汉奸。

而这种潜藏于黑暗之中的自己人,终究不是能被所有人理解的。

武修文曾经为了完成师父的遗愿,曾经找过李清微帮忙。

想请他寻找屠龙刀,之后高举义旗,成为天下的领袖,率领汉人百姓们驱逐鞑虏,再造神器。

毕竟他是李唐后裔,他的平妻赵珂又是大宋的公主。而李家又是世袭勋贵有兵权在手。在武修文的眼中,他是最适合做领袖的人。

但当时天下已定,中原自金朝末年到南宋末年将近五十年的战乱,早已是断壁残垣,饿殍遍野,急需休养生息。

汉人百姓们也经不起再度的动荡了,这需要几代人的韬光养晦才能恢复元气。

且当时蒙古帝国横扫世界,达到了极盛时期,尚未衰败,已无撼动可能,因此李清微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后拒绝了武修文的提议,并且劝他放弃这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当然了百损道人作为帝国的既得利益者,蒙古朝廷的汉人勋贵。他的话在武修文的心中并没有什么说服力。

但出于救命之恩,武修文也只好作罢。

不过百损道人倒也没有说谎话搪塞武修文。

他的后人大元汉人世侯李思齐,与李思齐的养子宋朝宗室之后赵琦,这父子二人献关中之地倒戈朱元璋,为徐达击败王保保创造条件。为彻底驱逐蒙古人巩固西北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而见过百损道人之后,武修文才开始渐渐放弃光复河山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开始找回屠龙刀,然后准备参悟其中机密,为后世子孙光复中原创造条件。

但很可惜那屠龙刀自襄阳失落之后,一直辗转于江湖上,武修文穷极一生都未能找到,最终郁郁而终。

看完这本日志之后,张无忌感慨世事的变迁。

不过他也发现了一件事。

以前他看书的时候,总是下意识的认为玄冥二老是百损道人的弟子。

而从百损的称号和武功传人的恶行上,他一直以为百损道人是个没有出场的超级反派大恶人。

但没想到武修文的笔记之中讲述的百损道人的生平,虽不算光明磊落,倒也不失为英雄。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郭靖那种侠之大者的胸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志。

这位百损道人身为既得利益的蒙古勋贵,他已经做到了他能做到的一切。这已经实属不易了。

阵营立场不同,食蒙古俸禄却资助敌国,他算不得什么忠臣义士。但依旧算的上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豪杰。

而且根据武修文的这本笔记来看,这百损道人在襄阳最终战的时候,已经是年过四旬的中年人。如此看来他跟杨过等人是一代人,比自己的师公张三丰要年长的多。

而张无忌清楚的记得十年前挟持他的鹤笔翁也就五十岁上下的年纪。而那个时候距离百损道人离世也已经三十多年了。

这日志之上所述,百损道人比杨过都要虚长几岁。张三丰百岁寿宴之时,他若尚在至少也得一百二十岁了。

从这个年龄差距上,还有百损道人在江湖上寂寂无名,宋远桥等人均不知这一点上来看,这位高手的晚年在江湖上应该不是很活跃。

因此这玄冥二老应该是百损道人几代后的武功传人,并非是其亲传弟子。

尽管张无忌心中存疑,但这个疑点并不难解答,只要他日后擒下玄冥二老,亲自问问他们就行了。要是不说的话,那就揍到他肯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