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四章 折子戏(2 / 2)吴地书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钱默说到:“芯儿的琴弹的太好了,可惜相公我不通音律,不然与芯儿琴瑟和鸣,一定别有一番风趣。”

顾芯儿则说到:“这神龟岛上每天都会升降军旗,大家都会歌唱相公所作的《精忠报国》,相公怎么就说自己不通音律了。”

说罢,顾芯儿便用琴弹奏起了《精忠报国》,那激昂地旋律令人瞬间就变得热血沸腾!

钱默说到:“不知道何时才能赶走鞑子,收复中原?”

顾芯儿则说到:“芯儿也想为收复中原出一份力,相公有啥好主意吗?”

听芯儿这么一说,钱默倒还真有了一个想法,想到后世军中的文工团可以很好的鼓舞激励士气,

顾芯儿可以帮忙组建一個类似的文工团,当然要一个未过门的堂堂总督夫人亲自抛头露面去演出是不可能的,不过幕后帮着管理一下问题倒是不大。

钱默问到顾芯儿:“你听过说书吗?”

顾芯儿说到:“是说书先生讲的故事吗,这个我小时候也听过,说的可有意思了?”

钱默说:“如果把一些精彩的故事用表演的形式表现出来,会不会更加激励大家的斗志?”

顾芯儿说到:“这倒是一个好办法。对了,岛上有两个会南戏的,之前我听到有人在练唱功。”

钱默说到:“那芯儿就负责找一些人,有戏曲功底的更好,相公我给他们写几出戏曲,由他们来负责表演,这样也可以激励岛上的军民。”

顾芯儿说到:“可是芯儿如果参与表演,会不会给相公丢人?”

毕竟戏子和娼妓一样都是属于“下九流”,也难怪顾芯儿有这样的疑虑。

钱默说到:“这个宣传工作其实也是很重要的,可以提升将士们的士气。”

“我可没让你亲自抛头露面去表演,你只需要在幕后负责训练他们就行了。”

几天后,岛上的广场上搭建出了一个临时的戏台子。

据说是要表演一种叫做“折子戏”的新剧种,今晚的剧目是《江阴城81日抗清》。

钱默写的这种“折子戏”其实更类似后世的话剧,演员们也穿上比较有特点的戏服,不过不用唱,直接用对白表演,期间会切换一幕幕简单的场景。

江阴军民抗清之战是顺治二年(1645年)江阴义军抵抗南下清军的战役。

顺治二年(1645年)七月,江阴士民公推典史阎应元、陈明遇领导士民固城抗清。清将李成栋、刘良佐联兵围攻江阴,陈明遇出战败亡,士民又推举阎应元代陈指挥,督军应战,屡败清军,固守江阴二月有余。

八月底,清军主力增援,进围江阴,昼夜炮攻,又值连日大雨,城崩塌,清军由缺口突入城内,阎应元率1000余义军与清军白刃巷战,矢尽粮绝,全部战死,清军屠城,据史载城内外男女士民被杀者约十余万人。最后仅余53人生还。

这个江阴人民抗清的故事,这个时代几乎是家喻户晓。

钱默又采信了野史中夸张的说法,演绎了江阴将士们连折清军三王十八将,让清军付出了七万五千余人伤亡的代价。

就连数十位八十余岁的老人都出城假投降,将火药藏在银子里炸死清军三千余人。

最终城破之际,义民无一降者,幸存者仅老幼五十三口。

看的众人是热血沸腾,对于满清鞑子更是恨得咬牙切齿。

尤其是阎应元的扮演者留下了“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万人同心死义,留大明三百里江山!”的悲壮诗句英勇就义!

更是让全场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在场的男女老少无不动容落泪。

甚至连不少老人都表示要参加王师去杀鞑子。

最后由王Y蛋扮演的一位妇人,面对江阴城的满城尸骸,在城墙了留下了“雪嘴白骨满疆场,万死孤忠未肯降。寄语行人休掩鼻,活人不及死人香。”的题诗作为本场的谢幕!

这出折子戏连演了3天依旧是场场爆满,每人2个铜板的戏票,有人甚至直接给了1两银子,表示要用来支援王师去打鞑子。

在顾芯儿的逼迫下,钱默又赶紧写出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苦逼的钱默和作者一样辛苦码字,求推荐票,追读(30秒),月票,评论,打赏支持!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