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60章 后记一百一十六文史类大奖含金量很高(1 / 2)王梓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60章 后记一百一十六·文史类大奖含金量很高

小皇帝的变化很大,一段时间不见,似乎又沉稳了许多。

当然,也可能是装出来的。

毕竟十三岁半了,算半个成年人。放在农村已经会插秧,而不是只做些辅助性农活。

叶太后则始终面带微笑,对学者们态度和蔼。

谁又能猜到,她昨天刚批准了对思州田氏用兵?

如今的西南地区,依旧有许多类似土司的羁縻政权。大者置州,中者置县,小者置垌。

百余年来,有些羁縻政权彻底被改土归流,有些则变成流官、土官共同治理,还剩下少数偏远地区只设土官。

思州就属于流官、土官共治,其汉化程度早就可以改土归流了。

但思州田氏一直谨小慎微,始终不给朝廷下手的机会。

就在今年,田氏土官病逝。

其长子先是打了电报,接着派人赴京请封,打算继承思州土官之职。

与此同时,前任土官的小妾,却又逃到思州知州(流官)府邸避难。并且声称,这个长子弑父杀弟,请求朝廷予以严惩!

大概是这样一个故事:土官宠爱小妾,欲传位给幼子。长子先下手为强,把土官给毒死了,还把弟弟给杀了。

事情败露之后,那个弑父杀弟的家伙,自知难逃朝廷的处罚,竟然直接在思州起兵叛乱,还把朝廷任命的流官知州给杀掉。

他这么大的胆子,也是迫于无奈,因为弑父属于十恶不赦之罪。

叛不叛乱,都死定了。

当地的朝廷驻军有所防备,迅速反应过来,杀得叛乱土兵逃进山里。

事情到这里,基本已进入尾声。

但朝廷派去治理思州的流官们,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平时疯狂盘剥各族百姓。败逃的叛军到处宣扬朝廷无道,故意挑动民族仇恨引得思州各垌纷纷暴动。

旬月之间,叛军数量增加至五六万人,甚至连许多汉民都加入其中。

昨天,叶太后正式批复出兵奏请:派出三千野战军、一万驻防军、四万运粮民夫。等灭掉叛军之后,彻底将思州改土归流。其中两万民夫,留在当地落户耕种,充实那里的汉族人口。

类似土司还真不少,尤其是在川南、滇北、黔西那一片。朝廷就盼着有人乱来,然后借机出兵改土归流。

汉人比例不够?改土归流的条件不成熟?

呵呵,大明现在最不缺的就是人,轻轻松松可以拉去几十万移民。

叶太后牵着儿子坐下,始终面带微笑,看起来和蔼可亲。

权力可以蚀人心智,叶太后自然也不例外。

只不过,她聪慧过人,一直表现得很克制。她熟读史书,知道吕雉、邓绥、武曌、刘娥的事迹,晓得自己该怎样做才不越界。

但在这个边界之内,叶太后还是想搞点东西的。既为儿子铺路,也为自己青史留名。

灭掉思州田氏,就是其中之一,史书上肯定会记她一笔。

接下来是播州杨氏。

再接下来是黔西的罗氏诸蕃。

最后是川南、滇北的石门诸蕃。

这些羁縻政权,她要全部灭掉,通通改土归流。

等儿子亲政之后,就可以安心处理滇南。尤其是那些新占地盘(在后世的泰国、缅甸、老挝境内),一点一点的进行移民巩固。

大礼堂的主席台上,礼部官员和皇家学会领导陆续发言。

接着是开幕仪式。

开场歌舞,自然是大明太宗破阵舞曲。

拉斯洛王子坐在最后排,很快就被这种大型歌舞表演给震撼到。他在欧洲没见过!

东罗马其实是有的。

大概四百年前,东罗马出现了一次文艺复兴,还搞出大量宗教讽刺戏剧。

几十年前,东罗马第二次文艺复兴。当时东罗马沦陷了很多领土,导致文学家、艺术家不断反思,在人文艺术方面发展到一个高峰。

接着是收复失地,民族情绪高涨,又传入了大明艺术,如今创作出大量“人文戏剧”。

更西边则不行,还处于“宗教剧”时期。

就拿法国来说,几百年前只能演耶稣受难等剧目,现在发展到以圣母和虔诚信徒为主。

随着城市的发展,法国近二三十年来,终于涌现出一些市井喜剧。

一种叫“狂欢剧”,内容取材于民间传奇故事,但或多或少都跟宗教有关。里面夹杂着许多荤笑话,关键时候耶稣显灵,最后来一个大团圆结局。

一种叫“插剧”,插在宗教剧换幕时表演。全是幽默短剧,两三个喜剧演员插科打诨。这跟唐宋时期的滑稽戏差不多,也是插在正剧换场景时表演。

另外,真正的滑稽剧、独角戏、傻子戏,也开始在法国陆续出现。

但只有“宗教剧”的规模最大,其他剧种全都是陪衬。

如果没有黑死病肆虐,欧洲恐怕不会跌入黑暗中世纪。从戏剧发展就能看出端倪,只有城市足够繁荣了,大量市井剧才会涌现出来。

“这是在演绎国朝太宗,也就是大明的第二位皇帝陛下,亲自率军击败强大蛮族的舞曲。”鸿胪寺官员介绍说。

拉斯洛惊叹道:“我从没见过这么多人一起舞蹈,而且还是打扮成军队的样子。”

“你们那边,还是不够文明。”鸿胪寺官员说。

拉斯洛无言以对,再次感到自卑。

此时的匈牙利,制度、礼仪、生活习惯,通通在向神罗靠拢。

而文化艺术,则是更偏向法国,那是法国公主嫁到匈牙利时带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