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拿着手机,再度沉思。
终于打字回道——
三花娘娘:感觉不错
收起手机,开始下机。
与身边人的大包小包不同,少女只挎了一个古朴的锦袋,身材苗条,衣着舒适,对比之下显得一身轻松,连踩到地面的脚都显得好轻柔。
环看四周,灯火通明。
“……”
少女板着一张小脸,却不禁再度吸了一口气。
如今的浪州再也不是从前那个烟瘴之地、流放之所,因为方便出海,贸易往来,它的经济异常发达,成了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走在这片土地上,真是一丝一毫也看不到原先的影子了。
哪怕是山,也很难再找到曾经的轮廓,就连空气中的味道,也与几百年前完全不同了。
三花娘娘独自走到酒店,开了房间,打开电视,就变回了猫儿,跳到床上窝成一团,不再动了。
电视里正放着新闻。
长京又出土了古墓……
……
次日,上午。
海边某处沙滩。
也许是几百年前的那一片,也许不是。
这边海滩还挺空旷,除了一片椰子林和里面的几个球场,就只有一座小神庙,没有度假酒店或别的乱七八糟的。
从庙中飘来浓重的香火气。
庙里供奉的是白犀神。
如今的白犀神是沿海地区人们主要信奉的神灵,沿海省份到处都是他们的神庙。就说海边沿线,大一点的村子每个村起码有一个村庙,小一点的村子便两三个共用一个神庙,更别说很多人还会在家里面供奉他们的神像。得益于多年来的认真经营,保卫渔业航运,两位白犀神在沿海人民心目中的地位无比崇高,香火自然也极盛,每年都有属于他们的盛会,既是当地人的大事,也吸引许多外地人来旁观,次次热闹非凡。
至于这座庙宇,因为靠近游客常来的海滩,进出的多是游客,尤其是从内陆来的人,大多都会来上两炷香,凑个稀奇。
就好比昨天那对母子。
此时应该还在排队上香。
三花娘娘自然没有去。
不排队还好说,能去看个两眼、打声招呼,若是还要排队,则是万万不行的。
少女只是在海滩上找了一块礁石,也不管上面有没有沙子、干净与否,便戴上猫耳耳机坐了下来,手中捧起一本带图画的书,仔细阅读。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儿童书。
正是《天牝日记》。
儿童版本,带插画的。
今早刚出去买的。
现代学者对原文进行了翻译,并配上了插画,每一段故事结束还做了点评,俨然一本儿童读物。
由于这本书十分特殊,除了是古代流传下来的少有的优秀志怪书籍之一,还是古代志怪书籍中唯一一本适合儿童阅读的、唯一一本以游记形式及亲身角度记述的志怪书籍,名气也大,后来的翻译者也十分用心,以至于畅销国内外。只是由于当时作者的文学水平较低导致有些地方记叙的时候就出了问题,描述不精准,语境有空缺,以及作者思维角度让人难以理解等多种原因,给翻译带来了一些困难,多多少少有些地方偏离作者原先的想法。
插画同样用心,只是终究不如当时实地来得震撼,自然也与当时的真实画面相差很大。
“作者别出心裁的仿照一只妖怪的语气写下了这部游记,不仅使故事变得更加真实而灵动、妙趣横生,而且真有许多思维奇异之处,是正常人难以想得到的,仿佛真是一个与人思维不同的妖怪写的一样,无疑是这本书最大的亮点。”
“呵……”
三花娘娘微微一笑,合上了这部书。
不知不觉已快中午了。
抬头看去时,那对母子已经在白犀神庙上完了香,还在旁边的小摊贩处买了小铲子、网兜和桶,似乎已经赶了一会儿海了,此时母亲独自站在旁边打着电话,那名小孩正赤着脚、追着地上豆大的沙蟹跑,一边跑一边不时的扭头看她一眼。
沙滩上留下一连串的脚印。
“姐姐!来捉螃蟹!”
小孩一和她对上眼,就大声呼喊出来。
那张脸上洋溢着的全是兴奋。
这种神情似曾相识。
像是她的一位故人。
现在回想,当时的场景好像已经模糊了,可当时的感觉却还记得清楚,好像就是几个月前的事一样。
“姐姐!好多小螃蟹!快来捉呀!好好玩!”
“这就好玩了吗?”
少女漫步过去,平静的说。
沙滩上只留下很浅的脚印。
“啊?”
“这种螃蟹滴滴儿大,又没有肉,捉来也吃不饱,有什么好玩的?”
“可以捉回去养起来,养大了就可以吃了!”
“养不大的。”
“为什么?”
“这种螃蟹就这么大。”少女语气平静而有耐心,顿了一下,“这里人太多了,只剩下这种小螃蟹,我们可以沿着海岸往那边走,走到人少的地方就能捉到大螃蟹和大龙虾了,还能捡到大鱼,那才叫好玩呢。”
“真的吗?”
“当然。”
小孩立马转头,看向自己妈妈。
少女也转过了头。
小孩的妈妈还在打着电话,只朝三花娘娘投去一个微笑,既是对自己孩子所麻烦她而表达的歉意,也是对她帮自己带孩子玩表示的感谢。
于是两人往沙滩另一边走。
母亲打着电话跟在后面。
一路闲谈。
缅怀曾经。
仍是碧蓝无尽的海,仍是广袤无边的天,只看海天,好似与几百年前无异,因此画面也在眼前慢慢重叠,好像回到了以前。
沙滩上的人越来越少了,既是因为慢慢远离了游客聚集的区域,也是因为天气的变化——不知不觉,天气骤变,乌云弥补,狂风呼啸,似乎有一场暴风雨将要来临,令得天色都暗沉了不少。
沙滩也变得干净平整了许多。
少女好似在这片平整干净的沙滩上看到了一串梅花似的猫儿脚印,好似看见了叼着鱼仰着头迈着小碎步跑动的三花猫,可回过神,沙滩上倒确实有一串梅花似的脚印,可脚印的尽头,只是一只慵懒的橘猫罢了。
“好像要下雨了,我们还能捉到鱼吗?”
小孩不由得有些担忧,回头一望,自己的妈妈也微微皱起了眉。
“别担心。”
三花娘娘平静说道。
随即转过头,看向已被掀起千层褶皱的无边大海,又看了眼身后已经变得很远的白犀神庙,语气淡淡的:“故人来此,没有个好天气招待吗?”
海上的天气真是说变就变。
眨眼之间,风平浪住,乌云散开,露出蔚蓝的天,大海也变得明亮不少。
“咦!又出太阳了!”
“走吧,那边适合赶海。”
“……”
之后几天,小孩的妈妈常常有工作上的琐事,时常是三花娘娘与小孩一起玩。索性这小孩乖巧懂事,三花娘娘也乐于带着他玩耍,只是天下难有不散的席,终究也到了应当分开的时候了。
三人一起吃了一顿饭,满桌杂七杂八的海鲜,都是他们在海边捡的,找了一家店加工,吃完便往回走。
“姐姐,为什么你吃饭要用自己的碗?”
“习惯而已。”
“哦。”小孩点了点头,面露不舍,“我和妈妈明天就要回去了。”
“是。”
“姐姐你是哪里人?”
“逸州灵泉的。”
“哦我们就是从灵泉坐飞机过来的。”小孩脆生生的说,“伱住灵泉哪里?”
“一个叫梦来观的地方。”
“梦来观。”
“一个道观。”
“道观?你是道士吗?”
“……”少女稍作思索,“算是。”
“啊?”
小孩睁圆了眼睛,十分惊讶。
就连小孩的妈妈也有些诧异。
“我们在灵泉也去了一个道观,叫伏龙观,妈妈说那里的神仙很灵。”小孩缓过来说道,“你知道那里吗?”
“伏龙观啊……当然知道……”三花娘娘的眼睛里立马露出了缅怀之色,“以前我们也住在那里。”
“以前住在那里?”
“住了一些年,后来分家了,就把那里留给后来的道士了,我们出去另外修了一个。”少女低头看向小孩,眼睛微微亮,“伏龙观好玩吗?”
“好多人,我们想在道观里吃饭,都没排上队。”
“这样啊。”少女顿了一下,“伏龙观前面有个池塘,你们去的时候看见了吗?”
“看见了,里面丢了好多钱。”
“那就是我修的。”
“你修的?”
“我修来养鱼的。”
“哇!”
小孩十分震惊。
他的母亲倒只是微微一笑,因为她看了那个池塘边的介绍牌,上面清楚写着,这个池塘始建于晏朝末年,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不过她自然是不会拆穿的。
她只是挑了个两人说话的空隙,开口问道:“小宋你之后还有什么行程安排吗?”
“之后啊,可能会沿着海,去阳州走一趟,然后去余州,之后还没想。”少女想了想回道。
“阳州?江南古镇,倒确实可以去看一看,要不是时间不够,我们也可以去走一趟。”
“对的。”
“余州好像没有什么出名的风景。”
“只是去尝尝当地的传统美食。”
“余州传统美食?”
母亲想了一想,露出怪异的表情。
余州人好吃蛇鼠,这个传统听说有很多年的历史了,至今仍然如此。
身边小孩好奇心重,立马吵着问她,余州有什么好吃的。
母亲没有回答,只是又问道:
“那你以后会去长京吗?”
“长京啊……”
少女眼前又一阵恍惚:
“自然要去的。”
“我们平时就住在长京,虽然不是本地人,对路也熟,什么故宫啊,长山啊,北钦山啊,那些长京小巷啊,都熟,等你到了长京,可一定要给我们发消息,到时候带你好好逛逛。”
“……”
三花娘娘心里很奇妙,奇妙又有趣。
如此沉吟品味半天,却也只是点头,答应了下来,并补充了一句:“以后你们再来灵泉,要去伏龙观烧香,也可以叫我,我和伏龙观现在的观主还有道士们也有一点交情,有我带着,一定能吃上道观里的饭。”
母亲同样答应下来。
一行三人继续往前走,便又是小孩与少女的闲谈时间了。
“那你会法术吗?”
“会。”
“会捉妖怪吗?”
“会。”
“你捉到过妖怪吗?”
“捉的妖怪啊……”
少女眼中露出回想之色,面上却已经没什么表情,只是语气略有些感慨:
“那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