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韦艺来之前,崔澈就曾考虑过私开滩田,牟取盐利。
说到底还是被钱粮二字给逼的。
如今偌大的崔府,全靠杨丽华的食邑在支撑,也让崔澈陷入自我怀疑:我穿越到隋朝,是来吃软饭的?!
虽说杨丽华并不计较,按她的话来说就是:
‘我把天下都给了父皇,又怎会与崔郎计较钱粮。’
可崔澈还是觉得在妻子面前直不起腰来。
当然,每次行房后,过于劳累,弯得就更厉害了。
崔澈之所以迟迟没有付诸行动,还不是手下之人不具备经商之才。
而崔澈爱惜名声,更不可能亲自操持这贩盐的买卖。
如今韦艺主动提起,崔澈自然动心,却没有急于答应,而是故作犹豫。
韦艺见他犹豫不决,继续怂恿道:
“我等只需开田百亩,就能得食盐万斛,若是过海贩卖,子澄可知这是多大的财富!”
崔澈还是沉吟不语。
韦艺心急如焚,但还是耐住性子劝说道:
“胶州有海运之便,临近海外诸国,即为地利;
“你为青州总管,我为胶州刺史,便是人和;
“地利、人和俱在,唯欠天时,所谓天时,不过是海上气候,只要不时时遇着狂风巨浪,三年任期内,你我能攒下巨万家资!”
崔澈这才叹道:
“韦公所言,澈亦为之动心,怎奈崔某不擅经营...”
韦艺见他松了口,大喜过望,立马将事情揽在了身上,打断道:
“子澄无需为此忧心,此事便由韦某操持,事成后,你我均分其利。”
韦艺之所以非要拉崔澈入伙,自己把事情包圆了,还要许诺与他均分利益,无非是三个原因。
其一是崔澈此前大肆提拔吏员,耳目遍布青、胶、光、莒四州,真要自己单干,怎么也瞒不过他。
其二是韦艺并不清楚晒盐法的具体工艺,而懂得晒盐工艺的盐工全在崔澈的掌控之中。
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崔澈麾下有三千盐兵,负责保卫盐场,沿海巡视各地滩田。
不把崔澈拉入伙,估计还没产盐,场子就让人给端了,这种做法也称取缔非法生产窝点。
基于这三个原因,韦艺必须得到崔澈的支持,才能拿下这桩大买卖。
崔澈见韦艺都已经开出了这样丰厚的条件,终于松口答应下来。
二人约定私开滩田百亩,由崔澈抽调盐工,其余全由韦艺负责,崔澈派遣亲随王德参与经营。
王德便是当日自称王五,与赵文一起伪装盐工之人,也是在崔路反叛时,忠心护住的家奴之一。
亲兄弟做买卖也得把账算清楚,所谓王德参与经营,其实就是从中监视,崔澈不可能任他韦艺说是多少进账就是多少进账。
事情谈妥后,韦艺这才问道:
“子澄能否约束麾下盐兵?”
崔澈闻言,邀请道:
“韦公不妨与我往城外军营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