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点钟已经到了,参与这次联合观测行动的各个专家学者们都已经陆续的来到了大厅各自的座位上,有年老大,有中年人,这里的人中,姬水滨绝大部分都不认识,应该都是天体物理学以及空间科学的专家们。
随着李兴甫的一声令下,三个大型望远镜,外加其余的七八个分部在全国各地的其他天文观测基地,全部都开工了,对准了计划书上所指明的太阳上的那一个特定的点。
那是一串经纬度坐标,姬水滨在计划书上看到过,不过他并没有记下来。
控制中心的前三排都是负责数据传输和监控的工作人员,他们不停的将其它各地传输来的数据资料和影像整理传输到眼前的大屏幕上,同时也下发到大厅内各个人员座位前的各自的电脑屏幕上,还需要将这海量的数据和影像储存到电脑硬盘和云端上,留着以后仔细分析。
大屏的左侧,显示出一幅经过重重光学过滤后的球体,本来刺眼的球体现在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橙红色的圆球一般,肉眼能够直视了。
我们的太阳是一颗处于主序星阶段的小质量恒星,它的表面温度约为5700度,相应地,发出橙黄色的光,相比较其它的恒星而言,太阳显得太过弱小了很多,所以其发出的光线是橙红色的。
根据赫罗图显示,恒星质量大,核聚变反应的强度相对较高,对外输出能量多,则直径大,发光面积大,亮度相应就高,恒星的颜色也就越趋向于白色、蓝色,例如白矮星就发出白色的光线。
例如参宿七的表面温度12000K,是一颗蓝白色星;天狼星的表面温度约为10000K,织女星的表面温度为9700K,都是白色星;心宿二的表面温度为3650K,参宿四的表面温度约3500K,温度比太阳低得多,是红巨星,发出红色光.恒星演化至白矮星时,表面温度成为白矮星的温度,而它的温度通常是超过1万度的,于是,白矮星发出白色光.
有一种特殊的天体,它在可见光波段是看不到的,但是能在高频射线波段被探测到,那就是中子星,其体积最小的只有几十公里范围,一般都是超新星爆发后,在残留的星云中间会幸存中子星。
宇宙中最神秘的星体之一,就是中子星。
目前那个橙红色的球体就是丽江光学望远镜观测到的图像所传递来的事实图像,经过了重重的光学过滤,已经过滤掉了绝大部分刺眼的光芒。
最中间的分屏处显示出了一个各种圆环和线条的立体圆形图案,那是郭守敬巡天光谱望远镜传来的时时数据。
而最右边的分屏显示出的是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射电望远镜传输来的时时数据,那是一个由各种色彩显示出的一个立体圆形的频谱图,显示出太阳所发射的无线电波的强度、频谱和偏振等数据,用红色代表较低的频率、蓝色代表较高的频率,同时用颜色的深度(亮度)来代表该点电波的强度。
射电望远镜一般观测和记录的都是比较远的星体,而此次对准的是太阳,所以必须得经过必要的调整和升级,其难度比郭守敬巡天望远镜的升级要困难一些。
丽江的光学望远镜则不需要任何的改进和升级,只需要好好的保养和调试一番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