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章:城中村的记忆(1 / 2)不能喝别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城中村,作为华夏城市化进程当中,一个特殊的存在形式,对于无数“蜗居”在大城市之中的外地人来说,都留下过一些难以磨灭的生存印记。

作为西都城市化进程之中,最后一个消失的“巨型”城中村。

也是最大的城中村。

云化寨,现在只是刚刚展露出它未来“强盛”到不可一世的微微一角。

沈大伟的“家”就坐落在这,是云化寨最早的一批改建民房,卫生间和水龙头还是按层来公用的,卫生条件极差。

只不过,作为早就经历过一次的张伟来说,已经早有心理准备了。

遥想当年,他大学毕业后也住过这,只不过那时,这里的容纳人数已经彻底暴涨了起来,甚至被外界戏称为“小香港”。

估计应该说的是九龙城寨。

不仅生活成本低廉,而且还是藏污纳垢的天堂。

一个城中村,就囊括了整个珠三角,绝大多数的刺激项目。

当二环内曾经辉煌一时的花街柳巷,全都被历史所湮没的时候,谁能想到,这个坐落在三环外偏安一隅的弹丸之地,承载了多少孤独的男青年空虚寂寞的内心。

而当这一切推倒重建时,他们再也找不到符合他们消费标准的解压项目了。

就仿佛整个行业,都突然放弃了中产之下的所有阶层。

兴致盎然地感慨一番后,张伟也算是安定了下来,作为一个重生者,中产阶级之下的项目,应该是再也和他无缘了。

就算要合作,那起码也得是雅间起步,空降外围。

若是条件允许,二线明星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基于这个前提,张伟也确实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赚钱了,不然也太给重生者大军丢人现眼了。

像模像样地打开手机备忘录,张伟用键盘敲下“行业”、“模式”和“成本”这几个字。

华夏自改革开放以来,涌现了一批又一批先富起来的人。

华夏的企业家们到底分几代?

有人说三代,有人说四代,但无论怎么划分,几乎都摆脱不了实体、互联网和移动化联网的总划分。

尤其是把时间拉到千禧年以后,国内的四大门户纷纷成立,外来的搜索谷歌、电商易贝等,在国外占据流量高地多年的企业,更是纷纷进入华夏市场。

然后,又在本土互联网企业因地制宜的夹击,和政策保护之下,被杀的屁滚尿流。

华夏自此,从以世界工厂为主导的实体经济创业,全面进入互联网创业时代,网民数量在千禧年之后的第一个十年,几乎每一年都是翻着跟头的递增。

然后,就在PC互联网时代的流量红利增速刚刚放缓的时候。

移动互联网又出来了。

互联网行业,又进入新一轮的流量红利。

打工是不可能再打工了,那就还是只能干互联网,并且也只会这这个,逆势而行的勇气,自己还真没有。

无非,就是得选择一个相对空白的垂直领域。

张伟盯着手机屏幕上的行业两字,在心里默默盘算着。

2006年的时间节点,说不上太晚。

第一代互联网巨佬,少说都已经创业七八年了,早已经在各自的山头站住了脚。

那帮子LM的主业,基本上想都不要想,也就是他们现在还看不上的领域,还可以想办法倒腾倒腾。

大不了,等他们盯上自己的时候,估个高价把自己卖了。

移动互联网,那才是现在真正能一朝崛起的机会,核心,还是要想办法在PC年代抢占一部分流量基础,赚到第一桶金,同时方便后续推陈出新的时候,能够导入一批流量。

BAT刚刚起势的眼下,互联网行业最容易获取的东西,就是免费流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