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此事也还需要定个约定。”就在最后,张士逊站了出来。
这一次,他不是当和事佬的。
“约定?”
“张相请说。”赵祯好奇地看着张士逊,想知道他有些什么想法。
“官家,诸位同僚,臣在各个商行中了解到一些事,可供大家分享。”
说着,张士逊停顿了一下。
众人也盯着张士逊,好奇不已。
“臣了解到,大宋的商行在经营某一项新生意时,会先试着经营几年。而每一年年末,都会重新审定这门生意。”
“若是生意兴隆,那一切往后继续。”
“若是此项生意出现了折本,商行的各个东家,就会聚集起来,决定生意是留是废。”
“臣以为,关于修路一事,每年也都须重新审视议定。”
御座之上的赵祯,发现张士逊依旧保持着稳重的态度。
在他看来,不管赵祯说得怎样,这事暂时只能先进行一年,一年后再重新议定。
“一年不行!”赵祯直接摇了摇头,“一年时间,太过短促,不必要。”
“明年此时,怕是刚刚筑路,一切良优好坏还未得知!”
“三年!”赵祯竖起了三根手指。
“三年后朕与众卿重新审定!”
“臣觉得可以。”张士逊想了想,同意了赵祯的话。
……
终于,随着赵祯搞定了张士逊和章得象,关于筑路一事,也基本定了个基调。
然后,就是具体安排下去了。
首先是滕子京的大宋筑路局,不再要亲自找人筑路了,而是变成了工程的总承包商。
滕子京先是要负责道路的设计,然后将这一年工程进行分段,再选招一些合适的商行来负责筑路。
赵祯打算有钱让大家一起赚,所以每一年都找若干的商行。
至于拨款,那就是三司的事情。
三司会预付一部分款项,然后按照时间,再定期拨付。
当然,这是拨付给大宋筑路局,大宋筑路局再根据工程进展,付给各商行。
而整个过程中,章得象负责监督各项事宜。
三年之后,又会召开中枢会议,决定此事的去留。
大宋筑路局是筑路一事的主角,另外,各个商行同样也是。
为了应对这一重要的工程,一些家族和商人,甚至成立了专门的筑路商行。
专营此事。
要知道,赵祯最后还单独召见了晏殊,要求三司拨款“从宽”,“宜多不宜少”。
这事也从三司中传了出来。
这些人从各个路子知道了官家重视此事,打算耗费重资来做此事,那他们自然也就更重视此事了。
毕竟,看起来大有赚头。
大内中,赵祯平静地看着外面的风云,这次筑路,耗费肯定是会很多。
至少要让商行赚到,赚得舒服。
也要让这些筑路的禁军厢军顺利转业。
虽然其中会有很多老鼠啃食掉大宋的财钱,但这他暂时不在乎了。
……
就在各个商行准备轰轰烈烈地筑路的时候。
大宋的一些州府的安静书斋书院中,格物学院的学子,正在教授一群大小学子们通识知识。
荆湖北路,鄂州。
城外的东山半腰,一座崭新的书院里,散落着一群活泼的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