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三章 泰西人的用途(1 / 1)伸伸懒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么庞大的工作量不是孙元化一个人可以应付得了的,自己之所以让孙元化招募这些泰西工匠来也正是为了让他们协助孙元化研制火器的,若是连资料都要对他们保密,这工作也就没法干了!

西方的现代科学比大明要更加发达,这些泰西人具备一定的现代物理和化学知识的基础,能够读懂自己给孙元化的那些书籍资料,并通过这些书籍资料,协助孙元化研发新式火器装备。

而这样的人才在大明却是难以找到的,但凡在大明能够找到一批精通现代科学的人才,朱天启也不会找来这么多狼子野心的外邦人。

因而,朱天启只能便宜这些泰西人了,把自己手中这么重要的书籍资料对他们公开,不过倒也不用担心这些泰西人会把这些知识和技术带回泰西诸国去,凭白助长了泰西人们的科技发展,朱天启早在打定主意招募这些泰西人的时候,就没打算再让他们离开大明。

不过这些泰西人虽然在一开始心怀鬼胎,不肯向大明透露任何比红夷大炮更为先进的铸炮技术盒知识,但当孙元化把手中那些关于冶炼、铸造、火器、火药等诸多专业书籍和资料摆在他们面前的时候,这些泰西人一个个都被这些书籍资料给惊呆了。

他们没有想到大明手中竟然握有着远超于泰西诸国的知识与技术,即便在之前面圣的时候,朱天启拿出来的那个儿童电子手表已经给予了他们很大的震撼,但是他们仍然无法接受在军工领域,大明依然是领先他们的。

至此,即便孙元化什么都没说,他们也便再也没有人敢藏私了,因为他们发现自己也没有对孙元化藏私的必要了,他们所具备的学识和技术,比起大明来是远远不足的,大明的这些先进的知识和技术水平,对他们来说是遥不可及的。

而他们若是想要学习大明的先进知识和技术,就要以虔诚之心,为大明忠心效力,唯有这样,他们才可能更深层次地参与到大明的军工生产工作中去,有机会学习到更多的先进知识和技术。

而事实上,虽然朱天启给了孙元化很多专业书籍和资料,但是他本人对这些书籍和资料都是不甚了解的,只能说是可以读懂的水平,要按照书中所写去付诸实践的话,还是需要一定的能力的,至少朱天启认为自己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因而他把希望寄托在了孙元化和这些泰西工匠们身上,并嘱咐孙元化,一定要在工作的过程中做好记录,留有档案,目的就是希望他们能够总结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以便于利用他们总结出来的这些经验,整理出一些更接地气的资料来,供这个时代的明人研习。

孙元化也是严格按照朱天启的吩咐照做的,他现在根据这些泰西人擅长的领域把他们分了组,然后让那些大明的工匠们给他们打下手,简单来说就是泰西人提供知识和技术上的指导,由大明的工匠来做具体工作,这些工匠都是来宗道让工部精心挑选的,经验都十分丰富。

而孙元化则作为这座大明西北军工基地的总负责人,对各个项目进行协调管理。

不过不论是新式火铳的研发,还是火药、炮弹和子弹,都仍然停留在纸面上,用来作为火药厂和火器厂的窑洞还没有建设好,现在除了最先开始建设的铸炮厂之外,其他的都还没有竣工。

所以孙元化现在的主要精力也在铸炮上面,不过在铸炮之前,先要把冶炼钢铁的问题给解决了。

新建的高炉通过一天一夜的烘炉,炉温已经达到了普通冶铁炉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平,在填充了一定数量的燃煤之后,炉温稍有下降,但是随着燃煤完全替代木炭,并得到充分燃烧之后,炉温则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然,明朝是没有温度计的,无法科学且准确地测量炉温,完全是依靠经验丰富的老铁匠根据经验来进行估计,不过事后证明,这些老铁匠们可都是有真本事的,对炉温的估计误差可以掌握在很低的水平。

高炉的炉温已经足够,孙元化也已经命人把张博裕昨天拉来的那批铁矿石做好了处理,随后便开始尝试第一炉的炼制,从冶炼到出炉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想要看到结果,恐怕至少要等到第二天了。

孙元化穿过冶炼室,走到里面的铸造室,把铸造室的工匠头头李柴兴给叫了过来,把手中图纸递给了他:“李头儿,这是火炮的图纸,若是林头儿那边把钢炼好了,这铸炮的事情可就要看你的了!”

李柴兴接过图纸来,赶忙一抱拳说道:“请大人放心,小的保准把火炮给铸好!”

孙元化点了点头,这才离开了窑洞,去找弗朗机人吉鲁去了,这吉鲁是个铸炮的行家,孙元化打算让他来帮自己参谋一下,自己新设计的大型火炮。

而此时的朱天启则开始忙着对自己搞起了“军训”来。

自打他的寿命上限突破了十七年的上限,至今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他的寿命已经累计到了一百一十年,目前为止倒是还没有遇到新的瓶颈。

朱天启最近也没有什么大的花销,只是在氪命商店里买了一些送给孙元化的书籍资料,现在孙元化那边的生产工作也已经进入了正轨,他也可以放下心来,考虑考虑自己的事情了。

朱天启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人,也正是因此他才一直这般谨慎,而且即便如今的他也算是稍稍站稳了脚跟,但是对于自己的个人安危,却始终存在担忧。

简而言之,他对于身边的这些大臣也好,锦衣卫也罢,都是不能绝对信任的,即便是对信王朱由检,他的五弟,也是一样。

因而朱天启认为,把自己的生命安全寄托在别人身上永远是不靠谱的,因为别人对自己的忠诚大多数时候都是靠不住的,所以靠人不如靠己,自己必须要有自保的能力才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