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96、震惊世界!传国玉玺现世?(1 / 2)云霄傲九天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这随侯珠是什么啊?”

“卧槽!居然是随侯珠?”

“这东西我认识啊!真的牛逼。”

“不懂就问,这是啥啊?”

“当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和和氏璧一个档次的宝物!”

“随侯珠。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随国的珍宝,也称为“随珠”,与“和氏璧”并称为“春秋二宝”、“随珠和璧”或“随和”。”

“传说随国的君主随侯在一次出游途中看见一条受伤的大蛇在路旁痛苦万分,随侯心生恻隐,令人给蛇敷药包扎,放归草丛。这条大蛇痊愈后衔一颗夜明珠来到随侯住处,说:“我乃龙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来报德。”这就是被称作“灵蛇之珠”的随侯珠。”

“卧槽!居然是和打造传国玉玺的材料?和氏璧一个等级的宝物吗?”

“这么牛逼?”

“就一個玻璃球,还当做宝贝?笑死人了。!”

“呵呵,你是个傻缺吧,拿现代人的眼光,去看古代?那我们这随便几百块钱的手机,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无价之宝中的无价之宝了。”

“这墓主人真心了不得啊,居然随侯珠这样的东西都有吗?”

“这墓主人不是秦始皇,我都不相信了。”

古三通看了看上面的随国文字,开口道:“的确是当初随国的随侯珠,要不是看见随国文字,我都还没想到这东西。”

洛风点了点头,随即把随侯珠,给放在了盒子里,然后收起来盒子。

紧接着,就来到了第三个人俑身边。

第三个人俑也是一样的,做出了手捧着的造型,但是这个人俑,可没有捧着盒子了。

而是一把横着放的古剑。

看样子是青铜打造的。

剑长一米二左右,这就是古代的三尺剑差不多的长度。

整个造型是锥子的造型,尖尖的。

剑柄上,有一些好看的云纹。

这把剑,经过了几千年,依旧是没有一边变化,没有生锈。

真是感叹,那春秋战国时期的铸剑师,已经有了这样的高超技艺。

【叮!泰阿剑!朝代:东周!价值:???】

卧槽。

又是一个系统都无法估价的东西吗?

洛风无力吐槽了,这次真的是赚大发了?

不过很快,洛风就把宝剑给握在了手里,看见那剑柄处,居然有一个秦字,而且还是秦朝的小篆?

“古老师,我所料不错的话,这应该是泰阿剑了!”洛风惊喜地看向古三通老师。

“太阿剑?泰阿剑?”

古三通哪里不知道。

这两个名字,都是这个宝剑的名字。

泰阿剑,又名太阿,是中华夏古代十大名剑之一,是东周时期越国欧冶子和吴国干将两大剑师联手所铸。

很多文献里,都有这把宝剑的记载,是真实存在的。

《战国策》记载“韩卒之剑戟……龙渊、太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坚。”

《战国策·韩一·苏秦为楚合从说韩王》:“韩卒之剑裁,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伯膊。邓师、宛冯、龙渊、太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坚。”

《文选·李斯<上书秦始皇>》:“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

唐卢照邻《五悲》:“何异夫操太阿以烹小鲜。”

明沉采《千金记?会宴》:“太阿初出匣,光射斗牛寒。”

“不错,的确是泰阿剑!”洛风握住宝剑,开口道:“秦王剑的话,已经出土过了,这里不会再有一把秦王剑,故而能放在这里陪葬的,还雕刻了秦字,我也想不到什么宝剑能有资格了!”

的确。

古三通其实一开始想要质疑的。

但是通过洛风这么一分析,还是很有道理的。

从陪葬规格来说,只有太阿剑,有这样的级别了。

而太阿剑,当然也雕刻了秦字。

“卧槽!太阿剑是啥啊?怎么听起来又熟悉,但是又不太记得了。”

“呵呵,这可是人家越国欧冶子和吴国干将!两个超级出名的铸剑师,联合打造的宝剑啊!”

“欧治子?这个大师,不是打造了好多宝剑吗?画江湖不良人中,李星云的龙泉宝剑,也是人家这个大师打造的。”

“秦时明月里的龙渊剑?还有卫庄的那把宝剑,好像也是他打造的吗?我不记得了。”

“牛逼啊这个墓穴!不死仙药!随侯珠,现在还有泰阿剑!真的牛逼!”

“这要不是秦始皇的墓,真的说不过去了吧?”

紧接着,洛风把这宝剑给放回去了人俑的手心里,随后,来到了最后一尊人俑的面前。

这个人俑,双手捧着的,倒是一个玉石打造的盒子。

和前面两个,看上去差不多。

但是与之前两个玉石打造的盒子不同,这个盒子要大一些,大概半米左右的长度,宽度也有二十来公分。

盒子上下是一把大铜锁。

“这个铜锁,好像不是样子货了?”古三通伸手想去打开,但是根本打不来。

“居然不是样子货了吗?”

洛风想了想,看向古三通,“古老师,你会开锁吗?”

“你觉得,我一个考古的,会这个吗?”古三通无语了啊,自己会修复文物,但是对于机械,还真是一窍不通。

“那么怎么办啊?”

洛风无语了,摸了摸头,现在只能是干瞪眼吗?

要是直接砸开的话。

洛风倒是有这个力气。

可是就怕连带里面的东西,全都砸坏。

“这样吧,我打个电话!”古老师把信号加强型对准了自己的电话,拨打了出去,“小黄啊,你看看,考古队里,有没有会开锁的,手要巧一点,不能把这些文物给破坏了。”

“古老师,有的,有的,蔡哥就会开锁!”对方立马就推荐了一个人。

“那好,让他下来墓穴里一趟,带好开锁的工具!”

古三通点了点头,挂了电话,给洛风比了一个OK的手势。

表示事情已经找到人了。

“你们考古队,也太牛了吧?居然有开锁的?老实说,古老师啊,是不是转行过来的?”

反正现在盒子也打不开,闲来无事,洛风就开起来了古老头的玩笑。

“你这什么话啊?我们考古队,怎么会有那样不干净的人?”古三通翻了翻白眼,也真敢说,这可是国家考古队啊,是有编制的。

“那好吧,盒子暂时打不开,我就去另外一边看看!”

说着,洛风离开了人俑边,朝着一个棺材走了过去。

入眼看去,那棺材很长,大约有十米。

宽五米。

可以说是洛风看到过最为巨大的棺材了。

当然了,洛风知道,这外面可不是棺椁,而里面才是。

古代的记载里,天子的棺材,就是七层,而诸侯的智能是五层。

士大夫是三层。

故而如果是天子级别的棺材,大一点,其实也不是那么奇怪。

虽然秦皇陵还没有开,但是记载里就说过,秦始皇的棺材,就是七层的。

“妈呀,这棺材也太大了吧?”

“有没有一种可能,里面的人,是一个十米的奥特曼!”

“滚尼玛的,还奥特曼,你想笑死我,然后继承我的花呗遗产你就明说。”

“有一说有,就这规格的墓穴,当初修墓的时候,就没有闹出什么大动静吗?”

“所以,我猜测是秦始皇偷偷建的陵墓!”

“呵呵,想多了吧,秦始皇的陵墓,怎么会有假的十二铜人呢?”

“秦始皇的陵墓修了快40年了,这座墓少说也得修10几年时间吧?这么长的时间,要是秦始皇的手下人做的,那么秦始皇不可能不会知道!”

洛风围绕着棺椁看了一圈,开口说道:“秦始皇的那座陵墓从公元前247年设计建造,到公元前208年,前后历时39年。秦始皇陵修建的时候,每年要动用70万人参与修建,人数最多的时候接近于80万”

说起来秦始皇这个陵墓,洛风就有得说了,“而且给皇帝修墓,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皇帝不死,修的陵墓是不会停的。不然就是盼着皇帝早死。就算已经完工了,也不能说是完工了,必须说没修好,然后多加一些不关紧要的工程上去。”

“至于为什么秦始皇死后2年才完工,我猜测,肯定是忙着填土吧,毕竟这么大的陵墓,要不破坏里面的结构的情况下,2年的时间,其实也不多。”

恩?

这棺椁的身边地砖下面?居然有宝物标点?

应该是埋在地砖下的吧?

咚咚咚。

洛风立马就敲击了几下地砖。

“呵呵,果然,下面是空的!”洛风笑了笑道。

“卧槽!主播,你可别笑了,你一笑,我就觉得我要心尖尖颤抖了。”

“这本来就是古墓了,怎么还往下埋东西呢?”

“是不是前面那个埋的镇压王气的东西?金块?”

“应该不会吧,都埋了这么大的金块了,还镇压什么王气啊?”

洛风刚准备撬开下面的地砖,但是古三通那边,就传来了有些意外的声音。

“小洛啊,你快点过来看看!”

洛风闻言,只能是搁下了正要撬的地砖。

此刻古三通蹲在了一个人俑的边上,往人俑的脚指了指,“你看,人俑的双脚表面,脱落了一些泥,然后露出了金色。”

当然了,洛风此刻并没有去看那人俑露出来的金色。

而是人俑的地下。

有宝物标点。

刚才都只顾着人俑手捧着的盒子去了。

到处都是宝物标点,洛风很容易就错过。

毕竟人俑本身就是宝贝,盒子还是宝贝,这么多的宝物标点重叠在一起,很容易看错的....

现在仔细看了看,那宝物标点,应该是在地下了,也就是人俑赤金双脚的下面。

“这人俑的双脚,应该是赤金!”

古三通指了指那人俑双脚,激动地开口道。

“额,赤金吗?”

洛风也看了过去。

那人俑脚下脱下了一些泥土,像是金色外面包裹了一层泥浆。

“整体是金人吗?”洛风问。

“不是金人,我观察过了,只有双脚是赤金,而人俑的其他部分,都是泥巴塑造的!”

古三通刚才发现的时候,就仔细的检查了一番。

通过敲击的反馈,完全可以判定是金属还是泥塑。

“恩,的确是实心的!”洛风敲击了几下人俑双脚后道,“那么古老师,在秦代的话,这样的人俑,有什么说法没有?”

古三通道:“没有什么古籍可以考察,但墓主人故意这么做,肯定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吧!”

洛风站了很久了,让李诗诗打开了一个折叠椅,坐了下来,盯着那人俑脚下的藏宝点看了看。

也思考了气起来。

但想到伪墓的那大块黄金。

洛风的思路,一下子就打开了。

“这下面,会不会还埋着东西?”洛风开口道。

“什么?还有东西?”古三通诧异问道。

“恩!”

洛风点了点头,也没管那么多,从苏美姬的手里,抓过来她的漂亮小锄头。

毕竟也就那么大一点地方。

小锄头更好操作。

但洛风没有首先挖开,而是朝着那地砖下面敲了敲,“的确是空的!”

“难道又是埋金镇王气的把戏?”古三通纳闷地道,“已经埋过一次了,还要埋吗?”

“不知道,我们只能挖开后,才能知道了!”

下面有东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