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郑清明就看见自己这一侧的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发射”按钮。
他毫不犹豫地摁下。
在遥远的地方,灼热的致命武器喷射出橘红色的尾焰,呼啸而去。
郑清明消瘦的面容沉稳冷静。
只有微蹙的眉头暗示着他无法示人的隐忧。
……
天洲,坐标(86°68’14”,35°13’21”)处。
那是西北荒原中某一处戈壁滩。
极度缺水的戈壁沙漠上布满了嶙峋的裸岩与砾石,岩缝间顽强地生长着耐旱的植被。在巨大岩石的阴影下,杂乱地生长着不知名的野草和野花,而在杂草之下则有小小的洞窟,那是穴居野兽们的巢穴。
在某个时间点,地底突然微微震动了一下,那些高耸的岩石上龟裂出道道痕迹,坍塌了少许。
肉眼不可见的灵气从地底逸散出来,沿着黑暗的岩缝向外扩散,一部分被虫豸、苔藓、野草等生命的意识所吸引,依附在了它们身上,而另一部分却钻出了地表,依附在了其他的动植物上。
几乎在灵气逸散点出现的同一时刻,戈壁滩上空的空间被悄无声息地替换了一部分。
一尊笼罩在红云与霞光中、美丽而尊贵的神祇开启秘境之门,悄然降世。
祂用婉转如歌的声音低声吟唱祷言:“Mi havas neniun viza?on, sed mi bone kantas kaj dancas.”
祂拥有完全非人、也非兽的形态。
比起陆地上飞鸟或者走兽,祂或许更像是一只漂浮在天空中的巨大水母。
祂通体赤红,身体上半部分呈现出倒置的伞形,像一个倒扣的丝绒布袋,软绵绵的,似乎没有攻击力,却如深海中的毒物一般艳丽而危险。
伞下有六根呈现出红黑渐变色的腕足,顶端是和伞状体一样的赤红色,腕足末端却是黑色,有细细小小的、绒毛状的感知器官。它的腕足垂落在空中,轻盈而优美地飘动着,像是柔软的绸带一般。
与普通水母不同的是,这尊神祇的伞状体上边缘上还生着四只浅红色的翅翼,那翅翼比起鸟类的羽翼,更接近于昆虫的透明薄翼。
若是有熟读各类神怪异兽志的人,大约很快就能从这尊神祇的特征中,辨认出祂的身份。
《山海经》第二卷《西山经·西次三经》云:“又西三百五十里曰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北流注于汤谷。有神焉,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惟帝江也。”
神祇,帝江。
有人说帝江即帝鸿,帝鸿即黄帝。
有人说帝江即混沌,四凶兽之一。
祂在古老的天洲神话中被赋予了无数的名字、身份、故事,但一切的传说虽起源于祂,描述的却不是祂。
祂非善非恶,非正非邪。
祂只是祂,祂只是神。
祂只是看一眼便能将凡物污染,令万物匍匐在它脚下疯狂信仰的神祇。
那些或奇诡、或壮丽、或恐怖的神话,多半来源于祂的信徒、祂的眷族,与祂有关,也与祂无关。
帝江的四翼自然下垂,让它们随风轻轻颤动。每当有气流流过时,那些翅翼就像含在唇间哨片一样,震颤着发出清婉悠扬的歌声:“Mi havas…”
“… neniun viza?on…”
“… sed mi bone…”
“… kantas kaj danc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