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一十八章 大兴西北,秦州一统(1 / 2)从南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以武威、古浪、西海等地为代表的西北诸国,从中原扩张至北境版图时,便开始有交流往来。

中古时期北境只有通陵等大州,双方商贸、文教、朝贡等各种形式的交流非常友好,彼此还配合打压金、秦、梁等地的国家势力,开辟商道走廊。

可等中央王朝陆续设置梁州、秦州,西北诸国对中原的态度就变了,它们或与草原联盟或是臣服草原。

打草谷,袭击边境,年年攻伐不休,烽火狼烟时时飘扬在西北大地上空。

这其实是双方本质上的利益冲突,中央王朝需要文化相近的西北作为皇子封国,而西北诸国则是想要保持独立。

中原强盛时一度攻到西海,分封诸多藩国,但也曾在衰弱时被逼回秦州,甚至被打破长城边关。

如此桀骜不驯,历代皇子王孙都难降服的西北诸国,居然一朝改天换地,为北境大夏王国所统治。

中央王朝对于新开疆域,根据当地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基本分为三级处理。

第三等由中央设置都护府管辖,第二等由中央设置都督府管辖,第一等才是由中央设置州郡体制,属于行政直辖。

都护府职能“抚慰诸藩,辑宁外寇”,中央只负责派驻一定兵力威慑,具体军事民政大权皆由都护操持。

是以都护之位常常由本地军阀豪强出任,都护府便如独立之国,中央只占据名分大义,约束力较弱。

而都督府职能“掌督诸州兵马、甲械、城隍、镇戍、粮廪,总判府事”,以及地区的行政事务,看起来还是军事民政一体抓,但都督府包括都督在内的主要文武皆由中央派驻。

都护府只算是羁縻控制,都督府却是实控了,等于是直辖控制前的过渡期。

很多世家公卿听到西凉都督府的设立,第一反应就是夏国吹牛,夏王周柏为得人望不择手段。

可等西北变局还有武威战役的相关情报传出,一切又似乎合情合理了。

乌蕃国横空出世一统乌斯域,佛教成为国教,佛道有再兴之势。

这个佛国第一战便是武德充沛的西北之地,数十小国被强行征服成为乌蕃属国,可见其手段不凡。

放眼中原诸侯,也没哪个敢说短时间征服西北,治国开疆不是只看军队武力。

大旭一朝能新开定州,却没有哪一代皇帝征服了西北,秦州边境从开国之时便处于守势。

乌蕃压服西北,搜刮资源供养自身,连诸国军队也要听从征召。

然而就是如此强大的乌蕃国,一朝战败,在武威峡道折损十万大军。

不管是不是中伏失算,夏军的实力毋庸置疑,绝对是天下一流强军。

只是中原诸侯还有一事不解,佛教可以驯服人心,以成千上万座佛寺控制西北诸国,那夏国又是靠什么?

都督府不是都护府,总不能是个架子,身为铸造州鼎的正统人王还不至于如此。

答案只有一个,西北佛寺在帮助夏国维护统治。

出现在大散关外的二十万兵马不是虚数,其中大半来自西北兵源。

乌蕃国人道争锋失利的情况下,周柏和佛教达成协议,允许夏国境内传法。

大胜之后还要妥协合作,是无奈之举,却也是最有利的办法。

西凉都督府毗邻乌斯域,如果双方不能和解,夏国未来最少要在西凉都督府屯驻十万级数的强军,乌蕃国也无法全力经营内政恢复元气。

北境未下,真龙未成,实在无力分心域外,更何况佛道也能成为他的助力。

那一日镇压梵行等高僧,成功降服万余佛兵之心,第一支大夏佛兵军团旋即成立。

周柏亲授军旗,赐号金刚军,只要经过一年半载的军阵操练,实力绝对排在禁军前列。

公布设立都督府的第二天,周柏接着任命数位得道高僧为大夏道录司官员,下令对西北佛寺登记造册。

以后道录司将同时监管境内仙、佛两道,凡入道修士及受戒佛修行走各大城池,皆需度牒,随意涉足者将受龙虎法网镇压。

当然,拥有度牒的西北僧道,便可如大夏其它正修一般,享受诸多国家福利。

诸如停驻城池受气运加身、官方道院佛寺进修、接取任务获取资源,有资格成为参军为官等等。

超凡之辈向来不受管束,定州基本盘当初推行此令都有些不稳,更何况是新设的西凉都督府。

王令一下,秦州乃至西北大地沸反盈天,各色气运升腾,混杂不清。

如武威老王一般的八郡老旧贵族被周柏亲自接见过,他们深知能打败乌蕃的夏国多么可怕,还能稳住郡府国都之地。

但下面一些西北土豪以及部分被除名的小国贵族,却是趁机大势鼓噪,一时间处处烽火,俨然有威逼朝廷之意。

有的僧人修士在他们背后撑腰,有的则是独来独往制造混乱,只有少部分看清大势主动前往官衙录籍。

同治十年一月二十五日,在这种动荡背景下,西凉都督府大小官员开始进驻西北八郡。

秦州镇西郡边境,一支三万人的夏国大军迎着黄沙前行,不远处正是西凉都督府的武威郡地域。

三万人中只有三千禁军,大部分是尚未锻体大成的守备军卒和民兵,但他们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忠心,对大夏有深切的归属感。

三万人军队之外,则是一支规模不小的道官团及人才团,如百业工匠、想要教化西北的大儒士子、前去开设分店的商行掌柜、修路的工程队等等。

“古往今年多少文人志士于西北建功立业,只为纳此地为中原……尔等如能完成设置凉州之功业,本王不吝升官封爵之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