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四十一章 进士牌坊,光宗耀祖(1 / 2)从南游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有一本气运天书第一百四十一章 进士牌坊,光宗耀祖

归乡时这天正好是阴天,既没有连绵不断的大雨,也没有难以忍受的烈日。

是以全乡父老出乡碑十里,沿路皆是红绸,十里八乡赶来的人更是将乡道两侧站得满满当当。

要知道,自周柏当上族长后,就提出“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整个红泥乡的各处道路都是北安标杆。

去岁雪灾后,为了帮助乡人渡过难关,周族更是以工代赈,让联结红泥乡的官道扩宽至三倍,可供大军出行。

然而即使这么宽,周柏带着一小队银蛟军,早早便要开始减速下马。

“柏少爷回来了!”

“这可是我们红泥乡出的后生,咦,你们看柏哥儿的马怎么那么高大,好威风!”

“都是蛟马,跟在柏哥儿后面的银甲骑士不会是银蛟军吧,想不到连州里也要给他面子。”

见周柏抵近,迎接的乡亲们一拥而上,顿时将宽敞的大道挤满。

面对这种热情,周柏也不能说什么,只能是撑着笑脸一一应答,里面说不定哪个大叔大婶就是父母那一辈的人。

所幸银蛟军还是尽职尽责,为防止人群中有不怀好意之人,他们把蛟马摆在外侧,自己则是牢牢护在周柏身边。

如此,才能艰难地在人群中前行。

“冬冬锵,冬冬锵”

喧闹的锣鼓和乡人们的喜悦欢呼夹杂,响彻云霄。

在定州,在北安,甚至在平苍县南,周柏都只能算得上有名声,而不算得人心。

可在红泥乡,绝对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

他给全乡带来荣耀,让红泥乡人在外面都能昂首挺胸,得到更多尊重。

自从周柏考上解元开始,红泥乡天然就比其它乡的地位要高上一分,乡人在外开始享有一些隐性优待。

如涉及到红泥乡的官司,县衙必会慎之又慎,又如乡人县城摆摊做生意,再也不会被地痞、差役刁难。

那些还在平苍县边界藏匿游荡的匪寇,更是不敢踏足红泥乡一步。

他们可知道是谁一手主导了苍山清缴,又是谁带领几支族兵便打退了金人侵袭。

苍山脚下的那一座集体坟墓,正是埋葬的数百金国正规军卒。

仅仅是解元,周柏便能做到如此,那现在名录天籍进士归来,又能做出多大的事业。

可以说,如果周柏再于家族坐镇些日子,稍稍养望。

哪怕吆喝着扯旗造反,更多的乡人也是拥护居多,而不会有义民联结为朝廷出头。

试看浩瀚历史,多少枭雄豪杰建立功业,身边最忠心、最受重用的永远是亲族乡党。

他们怕的不是周柏想做事,而是怕他一心求道不做事。

就这样一边挤着向前走了一个时辰,所有乡党族人几乎都和周柏照了面,打过招呼。

这时正式迎接的队伍方才出现,一队队穿着短打黑褂的精壮涌入人群,他们训练有素,眼神中隐有悍勇杀气,这些人居然真是见过血。

不出片刻,便生生将原本的道路给开辟出来,让热情激动的乡人们乖乖站在道旁。

不是官兵却比官兵还有威慑力,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正是周族的庄丁,是整个平苍县北部仰仗的武力。

前方人群清空,在红泥乡界碑处,老族长周明轩带着一众核心静候。

周族各房房主、族老、大小执事齐数到来,另外就是陈忠邦等内府诸人和几位德高望重的乡老。

在大旭及之前的几代王朝,都遵循皇权不下乡的原则,但并不代表就完全放弃乡一级的治理权。

乡老,便是由朝廷任命选拔的官方代表,或是乡里年高德劭之人,或是致仕官员。

王朝强盛时期,乡老自然是维持基层统治的重要助力,可王朝末期,指不定这些乡老就要为家族后代考虑。

上次考中解元归乡都没来的乡老,这次周柏进士归乡,也是齐齐来迎。

这短短两年间,局势变化天翻地覆,再端着姿态,只怕日后周族的汤都喝不着。

除开这些人,人群中还有一双美眸在关切地盯着他,目光中的思念不言而喻,正是在周柏外出后,代为坐镇守护家族的于月筠。

周柏先是深深看了一眼,以示回应,然后才大步上前迎上嘴唇微张激动不已的老族长。

“好啊,柏哥儿,好啊!”

“我周族也有出龙之日,老夫死而瞑目,地下的列祖列宗也当为你而贺!”周明轩双目含泪地说道。

孱弱的双手,这时显得格外有力,紧紧抓着周柏,仿佛怕这在世天人是一个周族的梦。

感受着老族长的激动心情,周柏双手回握,十分感激地道:“这大半年辛苦您了!”

这时一老一少的感情都是十分真挚,因为他们都给予了彼此最大的回报。

一个守好家族,一个光宗耀祖。

周明轩的身体明明不能再过多劳累,需要修养,却仍是每日到群事堂点卯,为家族发展和运行殚精竭虑。

周柏这个正牌族长,为什么敢抛下下去奔赴神京科举,就是因为有周明轩这根定海神针,他在,人心就不会慌乱。

“走,去告慰你父母,告祭列祖列宗,让他们知道麒麟儿,已成长为吾家之龙!”

“族长回族咯!各房前往族祠,准备祭祖!”

随后周柏就亲手搀扶着周明轩,一步一步向族地走去,在原本的入口处,一座进士牌坊已经高高立了起来。

青砖砌筑叠涩出檐,青瓦盖庑殿顶。

四柱三门三楼,中门二层石匾横刻“进士”,右边竖刻“祥兴四十七年春闱“,左边竖刻“中试二甲第一名进士周柏立“。

另外,三层石匾竖写阳刻正楷“天人“二字,这就是告诉世人此牌坊的含金量。

是天庭许可设立的牌坊,和其他同进士所立不一样,那仅仅代表大旭朝廷给予的恩荣。

从此以后,凡要经过牌坊进入周族族地的外人,需得下马解兵,以示对天人和天庭的尊重。

哪怕朝廷官府的官员来此,也得放下武器,从牌坊下步行入内。

某种意义上,现在还只是县豪家格的周族,也可被称为天人家族。

如果不是周柏非要争龙,光凭这个牌坊,其实就能保家族度过王朝更迭的乱世。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