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被敌军追杀时,李世民表现也算淡定。
唯独此刻,李世民得知杨素决断后,彻底绷不住了,他抬头看向李渊,说道:
“父亲,孩儿觉得此事不妥!”
李渊听得李世民的话语,不禁有些意外,他眉头微微挑起,便是开口问道:
“世民,你想要说什么?”
很快,李世民继续说道:
“孩儿觉得,想要破敌除贼并无不妥之处,但是为了破敌,竟用数十万己方百姓为诱饵,甚至用他们的性命给敌军埋葬,实在太可笑了。”
李渊愣了愣,正如李世民所言,这些不是敌方的百姓,而是自己人啊!如果用俘虏来诱饵,杀了几十万人,可能会被千夫所指,却也能够接受。
只要剿灭反贼,也算功成名就。
然而,用己方百姓的性命为诱饵,哪怕最后成功了,结局也好不到哪里去。
不等李渊回答什么,李世民继续说道:
“孩儿方才想着,杨元帅此计太过灭绝人性,应当告知陛下,让朝堂商议才对。可是,以近些年天下之变,恐怕陛下得知此事后,也会做出一样的决定,不会有任何改变。
以这些百姓的性命,取得了此战的胜利,也许大隋还能延续下去。但如此丧尽天良的国家,当真能够存续多吗?”
看着李世民信誓旦旦的模样,李渊下意识就想点头,但他很快反应过来,连忙站起身来捂住李世民的嘴,表情很紧张的说道:
“住口,不许再说了!”
李世民倒是从善如流,既然李渊拦住了他,当下也没有继续挣扎。不过,他的表情已经说明了一切,李世民是无比的抗拒。
他们此刻就在洛阳城,而且已经得到了消息,最终却无动于衷。哪怕杨素回主动担责,他们就能够置身事外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就算朝廷不会问责,他们心里就过得去吗?
要知道,那可是数十万鲜活的生命,没有直接死在他们手里,也息息相关。
最终,李渊将手放了下来,他打量着周边叹了口气,无可奈何的说道:
“世民,你说的事情,为父岂会不明白?但是,我们如今是大隋臣子,自当为大隋考虑,恐怕除了这个办法,我们也想不到更好的对策了。
雄霸天的实力,天下无人能敌,不管朝廷调集多少精兵悍将,也都无济于事。如此一来,元帅的考虑,也就有其道理了。
至于你方才之言,以后不要再说了,为父需要考虑的,是整个李家的利益。
你方才也说了,不管如今陛下是否知道此事,最终也不会反对。这时候,要是为父背道而驰,恐怕整个李家就要陷入绝境了。”
李世民目光显得凝重,他就这样直直的看着李渊,一言不发。李渊神色恍惚,他察觉到李世民目光,其中的种种意味,让他有些慌乱。
不过最终,李世民没有反驳什么,他很清楚李渊的性格。虽然在有些事情上,李渊也是很果敢的,能够看出关键。
但是,在涉及到李家的事上,李渊便显得优柔寡断,琢磨不清。有时候,这是好事,但更多的时候,这份优柔会影响大局。
虽然没有在李渊面前表现出来,但李世民已经有所考量,他不可能坐视不管的。
别看李世民年纪不大,但他却胸怀天下。正所谓有志不在年高,他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里,做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
没有多言,李世民拱手离去。
而李渊,依旧在房间之中,他看着李世民离去的背影,长长的叹了口气。
有些道理,他又何尝不明白呢?
只不过,李渊将李家摆在了前面,他不可能为了与自己没有关系的百姓,把李家牵扯进去,这是他无法接受的结果。
——
在虎牢关休整之后。
北平府大军继续上路,他们向着洛阳城进发。
在此之前,并没有太多人能想到,他们竟是一路杀到了中原腹地。距离达成席卷中原的成就,只有一步之遥了。
雄天策马而行,虽然这段时间,他的力量没有实质性的增长,但是获得[铜皮铁骨]之后,他的体魄已经今非昔比了。
除非兵器锋利到一定程度,或者力量足够强大,否则无法伤及雄天分毫。
不过,雄天身上依旧穿着重甲,他就是要给其他人一种感觉。只要他们能够穿透重甲,就可以伤到雄天,让他们看到一点希望。
到时候,他们就会发现,哪怕他们拼尽全力打穿了重甲,也无济于事。因为雄天的体魄防御力,比重甲还要离谱很多。
就这样,大军行进十日之后。
终于是看见了洛阳城。
雄天他们,之前是来过洛阳城的,不过那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了。
此番再看时,雄天不禁有些惊讶。
杨素搞基建也是一把好手,如今的洛阳城,和雄天先前所见,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
规模变得更加恢宏。
他甚至有种感觉,等洛阳完全建好之后,此处将会比大隋真正的都城大兴更加繁华昌盛。
事实上正是如此。
历史上杨广让杨素营建东都,在洛阳建好之后,杨广几乎是常驻洛阳,使得东都变成了实质性的首都。
不过,这并非雄天需要考虑的问题。
大军即将兵临城下,他要做的,便是带人杀入城中,将这座千古名城夺下来。
在旁边,罗艺打量了两眼,感慨道:
“如今的洛阳,比老夫数十年前所见,要繁华广阔了许多啊!”
罗艺当然是见过洛阳的,但那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的北齐还没有灭亡。
但此刻,罗艺却没有故地重游的欣喜,他神色肃然,语气认真的说道:
“洛阳城,已经是敌军最后一道防线了,他们不可能拱手相让的,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虽然有贤侄在此,也得做好防范,免得落入陷阱之中,才能一举夺下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