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十八章 西山集会(下)(1 / 1)半老夫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百姓还是有些将信将疑,对于百姓来说官府就没有说话算话的时候,官字两张口怎么说怎么有理。

老百姓去告状能告得赢吗?恐怕人还没见着太子就会被人弄死。

“太子贵人,草民相信您说的都是真的,可是再好的经也会被下面歪嘴的和尚念歪了,草民不是不相信太子贵人,而是不相信那些收税的差役。”

朱厚燳诧异地看着这个说话的百姓,没想到竟然敢这么说,要知道这样的话得罪的可不是一两个人,而是得罪了整个官府阶层。

虽然这个百姓说的没错,但是在根本的监督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之前,想要扭转比登天还难。

“你说的有道理,不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首先你们老百姓要团结起来,敢于对对向你们摊派的胥吏衙役说不。

当然对抗是对的,可是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有理有据,不能无理取闹。”

“太子贵人,草民等但凡能过得下去,谁会以卵击石。我等草民大字不识一个,官差拿着朝廷的诏令,上面写的什么百姓根本就不认识,还不是官差说什么就是什么。”

“村子里就没有读过书的人马,难道还能骗得了所有人?”

虽然朱厚燳猜到了原因,但是还是不死心地问了一句。

“太子贵人,能读得起书的都是大户人家,草民这样的家庭饭都吃不起,哪有钱读书,读过书的哪里会向着我等草民,”

百姓的话击碎了朱厚燳最后一丝幻想,他忽然想到了梦中听到的一句话‘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的阶级’。

不能说读书人中没有好人,可是这些好人依然摆脱不了阶级的束缚。

在读书人的心里,我十年寒窗苦读就是为了高人一等,一个穷人家的孩子读书有成,马上就会背叛他出身的阶层。

朱厚燳略微思考了一下,沉声说道:“乡亲们的顾虑本宫理解,为了打消乡亲们的顾虑,本宫决定在齐家庄建立一座大型的粮库。

乡亲们缴纳田税时,齐家庄巡检司将会向各户百姓,下发田税清单,乡亲们凭着清单上的田税数额自行到粮库缴纳赋税。

乡亲们拿到赋税清单后,若是自己不识字,也可找身边的亲朋好友认真读一读,确认清单上的数额是否与自家的田亩对应上。

若是数额对不上,乡亲们可以带着地契到粮库进行查证,是否是巡检司的官员将数额弄错,若是两边的数额不一致,便持着地契到巡检司申诉。

因为就算粮库多收了你们的田税,他们也得不到一文钱的好处,他们肯定不会愿意白白得罪百姓,便宜了负责征税的粮库。

赋税的数额在清丈完土地之后,今年秋收之前制定好,这个定额一旦完成,以后便成成例,只有遇到灾年减免,其余年份永不加赋。

接下来的几天内,本宫会安排人员到各个村庄对所有土地清丈,当然百姓家房前屋后的几分小菜园不在清丈的范围之内。”

朱厚燳的话说的很直白浅显,提问的百姓听懂了,他听得懂太子殿下的话诚意满满,不是那种只会打官腔,说着半文半白让老百姓听不懂的话,故弄玄虚的官老爷。

“草民谢殿下解惑,朕若如此,我西山百姓可就有福了。”

朱厚燳命侍卫将自己的话扩散出去,让所有参与集会的百姓都能听明白太子新政的主要内容。

其实只是一条取消徭役,就已经让老百姓欣喜若狂。

不过也有百姓提出质疑,若是不征发徭役,那每年的官道、河道谁来修啊?

这正好引出了朱厚燳要说的第二件事,听了有百姓提出的这个问题。

朱厚燳笑着说道:“这位乡亲是个有家国情怀的人,本宫就喜欢你这样有家国情怀的人。这正是本宫要说的第二件事,以后无论是修河堤,还是修官道都由太子东宫出钱。

老百姓按照约定交了赋税,就已经完成了自己做为国朝百姓的责任,其他的责任那是官府的。”

这话一出,台底下一片叫好之声,自古徭役、赋税不分家,而且徭役永远都比赋税更可怕。取消徭役那就相当于减轻了西山百姓的一大半的负担,百姓怎能不欢呼雀跃。

朱厚燳没有阻止百姓的欢呼,这是属于他们的狂欢,西山将是一颗种子,虽然说现在还很渺小,早晚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

等到百姓的情绪渐渐平复下来,朱厚燳抬手压下百姓躁动的声音,继续说道:“接下要说的就是第二件事,本宫正在准备修筑从西山到京城的官道。

这条官道将是大明规格等级最高的一条官道,本宫打算将这条官道打造成大明官道的样板。”

话还没说完,台下的百姓听到这里心里咯噔一下,难道太子殿下刚才说要取消徭役是骗人的吗?

朱厚燳不知道百姓的想法,继续说道:“修筑这样的一条官道需要大量的人力,因为本宫决定要成立一个建筑工程队。

建筑工程队需要招募大量的工人,工人分为两种,一种是长期工,也就是没有什么特殊的理由不能请假,月俸一贯,工程队包吃包住。

另一种是短期工,也就是干一天有一天的钱,每天三十文,不过工程队不管饭,到了晚上只要完成一天的定量任务,当晚就发钱。

两种方式任由大家选择,愿意选择长期工的,建筑工程队与你们签订用工契书,选择干临时工的,那就是每天看工程队的招工牌子,需要多少人那就要多少人,来干活就有钱,不来就没钱,来去自由。”

老百姓这下听明白了,原来太子殿下修路不但不征发徭役,还要招工给钱。

农闲的时候闲着也是,能干一天就能挣一天的钱,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百姓家里都没有多少余粮,若是现在能够挣点儿钱,哪有不愿意的。

百姓七嘴八舌高声询问什么时候开工,他们都愿意到太子殿下的修路工地上去挣点儿零花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