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楚源发现的倒也不迟,因为系统非常贴心的提醒他:
【由于您得到领民发自内心的爱戴,现触发状态“同仇敌忾”。】
【您的领民会将您的敌人视作他们的敌人。】
【在此状态下,领民们的勇气将会大大提升,愿意从事一些需要冒险才能实现的事情。】
【如果您愿意为他们提供武器,他们将更容易触发战斗技能。】
“同仇敌忾”的buff出现时,楚源自然而然地也就发现了领民面板的变化。
从“为你做任何事情”到“愿意为你去死”,看起来差别似乎不是很大。
但楚源总觉得,这里面的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
自己想不明白的事情,楚源从不一个人憋着。
富贵儿这么大只猫百科搁哪儿摆着,不用不是浪费吗?
而橘猫也没有辜负楚源的期望,用最浅显易懂的话语为他解释了这两句评语的差别。
“我举一个例子,只是例子——
“如果,我是说如果,如果有一天,领地遭遇了不可抗拒的危机,覆灭了,你失去了领主的身份。
“那么对于前者来说,一旦你不是领主,没有领地了,那你就什么都不是。
“如果你们平时的关系不错,说不定在领地覆灭的时候,还能互相扶持一下。
“但你们平时的关系要是不好的话,一旦领地覆灭,这群领民就是你最大的危险来源。
“但对于后者来说,即使庇护所被摧毁了,他们也仍旧愿意接受你的领导。
“即使没有领地和开拓令,你也可以率领他们组成部落的形式,继续生活。
“森林里有很多的流浪民部落,其实基本就是这样繁衍而来的。
“毕竟原生的领民智慧通常都不会太高,如果没有一個合适的领导人,他们其实很难自己存活下去。”
楚源懂了,原生领民的忠诚,与其说是对领主的,不如说对领地的。
领地在,忠诚就在,领地没了,忠诚自然也就没了。
评语的改变,其实指的是忠诚对象的改变,从单纯的忠诚于这片领地,变成了忠诚于楚源这个领主。
对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改变楚源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但这样的改变肯定是好的,哪怕楚源觉得自己应该不大可能遇见那种领地直接被覆灭掉的生死危机。
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作为一个合格的领主,自然是要想方设法将领民们的忠诚转移到自己的身上。
这样真要遇到什么必须战略转移的危险,才能做到“存人失地,人地皆得”!
不过对于这一点,橘猫表示自己也没什么经验,因为它的领民评价基本上全都是:
“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不流尽最后一滴血,绝不会让你倒在他眼前!”
说到此处,橘猫摇着尾巴,语气中是显而易见的得意,“没有办法,猫格魅力。
“你要问我是怎么做到的,我只能告诉你,帅,是我的原罪。”
对于橘猫说自己的领民评价是这样的,楚源倒是没有太多怀疑。
从他俩面对巨鹿时,橘猫为了保全他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自己这件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来。
它或许不是一个很好的领主,但绝对是一个值得性命相托的朋友。
楚源可不觉得橘猫做下以攻击缇娜吸引巨鹿注意力为他创造逃生机会的决定时候。
脑子里还有精力去想楚源死了它也活不成这种事情。
是思考过后的艰难抉择,还是不问得失用本心做的决定。
这一点只要有心,其实不难看得出来。
如果橘猫是用同样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领民。
那么它的领民们会有这样的评价,也就不那么稀奇了。
本身按照橘猫的说法来看,愿意跟随它的领民,就是一群思想比较单纯的动物。
越是单纯,心中的信念也就越是坚定,反倒是人类,智慧带来的不只是生活上的便捷,也有思想上的复杂。
人类总是想的太多,以至于难以保持一开始的纯粹。
楚源不要求自己的领民都到达橘猫领民们的评价。
能做到“愿意为他去死,为捍卫他的领地和尊严而战斗”。
在楚源看来就很足够了!
他没想明白的是,自己明明什么都没做,是怎么实现这一点的?
之后召唤出来的领民,能不能复制这一批领民的操作,将他们对领地的忠诚,转移到对领主身上?
橘猫一看在这方面就是没经验的,楚源干脆换了一个询问目标,某户,啊不是,是区域频道。
【区域频道】里早已经有人招募出了领民,他们购买的通常都是系统商城提供的建筑。
价格昂贵不说,建出来的建筑面积还小,功能还单一,唯一的好处大概就只剩下一个:
家具和庇护所一样,都是一键生成的,不用面对楚源这种人召唤出来了炕还得自己修的情况。
不过楚源也没觉得自己这种方式比他们差到哪里去。
他虽然没有其他领主便捷,但其他领主也没有他自由啊。
别的领主在系统商城通过购买图纸修建的领民小屋。
基本上说是单人领民屋就是单人领民屋,说是双人领民屋就是双人领民屋。
修建出来的建筑能召唤几个领民,里面配套的装备基本上也就只够住几个领民。
哪像楚源,还能把召唤领民的木屋爆改成员工宿舍,腾出房子来建食堂和厕所。
楚源本想买个小喇叭,置顶条消息询问一下召唤出领民的领主们如今感觉怎么样。
没想到有那么些时间没看【区域频道】的他点进去就看到了满屏对于领民的吐槽——
“友情建议,没有足够资源的时候,千万别随随便便召唤领民。一个黑面包,我自己都不够吃,还要跟领民分你敢信?”
“靠靠靠靠靠!这领民也太脆弱了吧?我为了召唤领民,修房子都花了几个金币呢,结果吃错东西跟我说中毒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