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免江北的曹操误会,孙权还专门写信给曹操,取得其谅解当时的曹操正在准备官渡决战,也没空管这档子事,然后才亲自领军北上。
没有曹操的帮助,李术只能坐等被孙权消灭。
在此过程中,孙权为了把威立得彻底,破城后进行了屠城,此举不但掳了数万人口回江东,也让地方上蠢蠢欲动的势力收敛了起来。
没有了地方势力在身后搞破坏,孙权又轻松地平定了山越部族的叛乱,江南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这便是原时空里孙权的操作。
如今,孙策提早了一年多被刺,庐江变成了吕布的地盘,而接任江东的孙权仅仅只有十六岁,所面临的局面要比原时空严峻的多。
但毫无疑问,孙权还是会用“安抚旧部、招揽人才、征讨叛乱”这三步,控制住江东局势。
所以,吕布不打算给孙权这个机会。
原时空里,孙权之所以能在从接位孙策到赤壁大战前的八年时间里,牢牢掌控住了江东局势,还有余力谋夺荆州江夏郡,既赖于孙权的正确决策,也有赖于外部大环境对江东有利。
彼时,曹操正在跟袁绍势力集团争夺北方霸主之位,无暇南顾。荆州刘表则在应对长沙太守张羡的叛乱和交州牧张津的攻打,也无暇东顾。
由此判断,在孙权笼络旧臣这一步,吕布是插不上手的。
但第二步“引进新人”和第三步“平定叛乱”,吕布是可以插手打断孙权计划的。
鲁肃、诸葛瑾、吕蒙、陆逊、甘宁、太史慈…
吕布在木牍上一一写下现阶段还在野的,一众原时空里投奔了江东的人才,一一推敲起来。
这些都是吕布可以抢先拉拢的人。
吕布叫来张辽、高顺等将,对他们吩咐一番,亲自送他们过江,去办大事。
又叫来陈群、陈宫,一一安排了命令。
而后安坐于庐江,静候事态发展。
……
东城。
正在为祖母办丧事的鲁肃收到了一封信。
这封信是好友刘晔差人送来的。
内容是劝他投靠吕布。
这让鲁肃很是心动。
今年年中198年,周瑜东渡长江投奔孙策,鲁肃与他同行,把家留在了曲阿。可是见到孙策后,孙策虽然很赏识鲁肃,却并未任用。
之后,鲁肃因祖母去世,回到东城办理丧事。
庐江太守刘勋因袁术与吕布“以洲换郡”而被调离庐江,改任广陵太守,谋士刘晔亦跟随前往。
刘晔是鲁肃的好友,见此情况,便写信给他,信中说:“今孙策新亡,孙权年幼,袁术也不足以谋大事,凭你的资质才干,尤其适宜于当今社会形势。你还是赶快回去接走老母,不可滞留于江左。如今吕布占据庐江,拥有数万兵众,庐江郡许多人都前往依附他。看他的趋势,还会广聚更多的人才,机不可失,你应该速去庐江投奔他。”
鲁肃左思右想,觉得刘晔的意见很有前瞻性,于是决定从之。
安葬完祖母,鲁肃返回曲阿,欲整顿行装,投奔庐江。
不过,前脚还没到家门口,就与周瑜派来的人碰上了头。
一问之下才知,原来周瑜打算把鲁肃的母亲接到吴郡,而后举荐他为孙权效力。
鲁肃惊讶之余,便带着一行人回到家中。
然后就发现家小都被吕布派来的人给接走了。
鲁肃无奈,只好把刘晔的建议和自己的打算投奔吕布的事,都对周瑜派来的人说了,令他们转告周郎。
然后便急匆匆离了曲阿,直奔庐江。
周瑜闻讯大惊,连夜来追,总算在江边追到了鲁肃。
二人执手长谈,周瑜反对鲁肃的北行计划。并告诉鲁肃,在孙权的新班子中,他掌管着军国大权,再三保证一定会重用鲁肃。
而且,周瑜还告诉鲁肃,孙策死后,江东目前形势相当混乱,只是靠着他和张昭等人的全力支撑,才勉强维持住局面,急需人才支持。
紧接着,周瑜引用东汉大将马援的“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的话告戒鲁肃,对于不了解的人不要轻易投奔。
最后,周瑜又告诉鲁肃,孙权是个很有魄力的领袖,善于听取不同意见,注意吸收容纳各方面的人材。追随孙权,将来一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鲁肃虽然觉得周瑜说得在理,也不愿意离开江东,但是,家人在北,不容他不去。
稍做犹豫,便放弃了留在江东的念头,与周瑜挥手而别,径直过江来投吕布。
见鲁肃不从其言。周瑜马上回到吴郡,向孙权进言,屯兵江上,防备吕布来袭。
与此同时,身在海昏的太史慈也迎来了一个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