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已是兴平二年195年。
攻破庐江后,孙策驻军皖城,满心憧憬着袁术能兑现诺言,封他为庐江太守。
但袁术并没有兑现此前的承诺,转头把庐江太守的位子交给了自己的亲信部将刘勋,将孙策晾在了一边。
孙策以血腥手段攻破庐江的举动,也让他的舅舅吴景、堂兄孙贲也受到了牵连。
扬州刺史刘繇为防止自己也遭遇和陆康一样的悲惨结局,率先加紧了防范,连夜将这吴景和孙贲赶出了曲阿。
令樊能、于糜屯横江;张英屯当利口。
孙贲原为丹阳都尉、吴景原为丹阳太守,二人被逐出屈阿后,无奈只得屯驻历阳。
刘繇刚刚布防完毕,袁术就派遣惠衢为扬州刺史,携领吴景、孙贲两人引兵进攻张英、樊能等人。
吴景、孙贲打了好几个月,毫无进展。
孙策趁机再次向袁术提议:借兵过江,荡平江东,等击败了江东群雄,我们就渡过长江向南发展。
袁术一听大喜,江东此时有曲阿刘繇、会稽王朗、吴郡严白虎等众多强敌,就算孙氏一族到了江东也掀不起什么大浪,而打发走孙氏一族后,自己在江北也能过得更安心。
袁术调拨一千多士兵,十来匹马,交给了孙策,心想着就靠这点兵马,孙策怎么也不可能轻松摆平江东群雄。
孙策率千余人抵达历阳,和舅舅等人合兵一处,部众很快达到了五千多人。
随后,孙策整军进攻,攻破了横江、当利两渡口,冲入了江东腹地,开始了新的扩疆大业。
此次东渡长江,让孙氏家族自此开始腾飞。
也让孙策死亡倒计时陡然加快。
长江以北势力错综庞杂,长江以南地区却不一样,这里多为地方大族所自行整合的军事力量。
这些军队的战斗力一般,为孙策开创江东霸业提供了坚定的基础。
就在孙策以蛮霸手段荡平江东时,焦仲卿则在刘勋麾下继续担任小吏,同时默默等候着为那个陆康报仇契机的到来。
刘勋是青州琅邪人,与曹操有旧。为袁术亲信。
当然,刘勋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抢了孙策到手的庐江太守,令孙策一直耿耿于怀。
很快又过了三年。
时间来到了建安三年198年。
这几年同样发生了许多大事。
首先是焦仲卿成亲了。今年年中,焦仲卿遵循了母亲的意思,娶了柳家村17岁的刘兰芝为妻。
这件从八岁起就梦寐以求的大喜事,终于在他二十四岁这年,如愿以偿。
婚后,二人非常恩爱,比梦境中更恩爱十倍,焦仲卿虽然依旧决定为陆康守节,却是没有再愚蠢到连如花美卷在怀,连碰都不碰一下。
守节归守节,人伦归人伦,两者不搭噶。
故主的仇要报,娇俏可人的妻子也要睡,这不冲突。
由于焦仲卿的本事比梦境中更大,地位和收入更高,家里的仆从也更多,再加上刘兰芝很快就有了身孕,所以一开始,老母并未如梦境中那般,横竖看刘兰芝不顺眼。
一家人倒也勉强算是和睦。
娶亲之后,焦仲卿心里也逐渐安定下来,一边暗中联络江东那些被孙策诛杀者的余众,一边若无其事做着庐江小吏。
时间很快又过去了一年。
到了建安四年。
这是焦仲卿期待已久的时间,许多事情都会在这一年集中爆发出来。
这一年,袁术败亡。其从弟袁胤、女婿黄猗率其部曲奉术柩及妻子投奔刘勋于皖城。刘勋又俘虏了想要投奔孙策的张勋、杨弘等人。此时刘勋在江淮之间有很强的兵力,受到孙策的忌惮,于是孙策派使节特以卑下的言辞和财宝要求刘勋代为攻打上缭城,并“伪与勋好盟”。
刘勋相信孙策,更因收得财宝而十分高兴,各人都来祝贺,唯刘晔则不感喜悦,认为上缭城不易攻下,若出兵,孙策必会乘虚袭其后,到时候”是将进屈于敌,退无所归“,反对出兵。
但刘勋不听,坚持出兵。而孙策果然从后乘虚袭击刘勋,二度攻破庐江,尽获袁术余众,实力急剧膨胀。
刘勋失败后,北上投奔曹操,被任征虏将军,又拜为河内太守、平虏将军、封华乡侯。
当然,刘勋被封什么官不重要。
一个失败者不值得关注。
重要的是,孙策攻破庐江后,任李术为太守。
李术正是焦仲卿要等的人之一。
此时的焦仲卿依旧是庐江小吏。
这些年,无论庐江太守如何变换,他小吏的位子始终稳若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