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15章 暗手(2 / 2)码十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641年,张献忠谋划攻占湖广重镇襄阳。二月初五,张献忠部下骁将李定国率27名骑兵,换上明军盔甲,混入了防守严密的襄阳城。夜半时分,李定国率部在城内四处放火,满城军民惊扰不安,以为张献忠已经占领襄阳,满街人潮汹涌出城逃命。早已侯在城外的张献忠大部队不伤一兵一卒,乘机攻克襄阳。襄王朱翊铭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成了俘虏。张献忠在南城楼上“接见”了这位亲王,给他倒了一杯酒,说“我本来想杀杨嗣昌明朝大帅,但太远够不着,借你的脑袋用一下。”命人把襄王斩首,点燃了城楼,把襄王尸首投入火中。

1643年,张献忠的军队兵锋直指武昌府。湖广文武官员无手里饷无粮,兵民无心守城,于是集体面见楚王朱华奎,请他拿出府库中部分钱粮犒赏士卒,充作军费。楚王昏庸贪财,一毛不拔,说道“守城是国家的事,为什么要我出钱”,“要我出钱发军饷,一文也没有”。结果张部不费吹灰之力打进武昌,活捉了楚王。张献忠命人把楚王硬塞进小竹笼中,扑通一声扔进长江喂了鱼。楚王府里的黄金白银,珠宝玉器,数十辆马车拉了几天几夜,可把张献忠高兴坏了。

1643年,陕西汉中的瑞王朱常浩,为了躲避李自成的兵锋,拉家带口躲进了四川重庆府。悲催的是,不到一年,1644年,重庆就被张献忠攻破,瑞王被擒。据说这个瑞王虽非什么圣贤之辈,为人还算不错,除了贪财,其他坏事倒没怎么干过。张献忠也没有过多难为他,把他和一批明朝官员一起押赴刑场斩首。史书记载,当时天气晴朗无云,却突然打起了雷声。

1644年,张献忠包围成都府。蜀王朱至澍也是个舍命不舍财的主。成都文武官吏登门请求蜀王,请他出钱出粮,赞助军费。朱至澍说了句名言:“要钱没有,王府的承运殿倒是闲着,要不你们把它卖了换钱?”巡抚刘之勃是个暴脾气,见蜀王死到临头还这么贪财,来了句妙对:“王爷,这承运殿只有李自成张献忠敢要!”结果无人守城,张献忠打进成都。蜀王见势不妙,投井自杀。张献忠没抓住蜀王很不解气,特意命人把他尸身打捞上来,补了三刀。

面对朝廷的强力削藩,历史上的燕王朱棣应对的倒也不算差。要说建文帝朱允炆上位的时候也不过只有21岁罢了,按理说,朱允炆此时的年龄已经不小了,但是放在别的朝代或者别的时候,朱允炆还行,他偏偏要面对的是朱元章的九个儿子。我们都知道,朱允炆之所以登上皇位,直接原因在于朱元章身上,本来朱元章早就定下了嫡长子朱标为继承人谁知朱标英年早逝,这让朱元章非常痛心,无奈一下,朱元章定下了新的继承人——朱允炆,也是朱标的长子。

历朝历代的皇帝们都遵循父传子的规章制度,朱元章却偏偏打破了这种制度,把皇位交给了他的嫡长孙。在朱允炆上位的时候,尚有朱元章的九个儿子还活着,这几个人都是坐镇一方的藩王,分别是:辽王、宁王、燕王、谷王、代王、晋王、秦王、庆王和肃王。在他们九个人当中,要说实际最强大的还要说燕王和晋王了,手底下各自都有十几万军队,在兵力方面完全可以称得上一个独立的国家。别看燕王和晋王手上兵强马壮,要说打仗能力最强的还要属宁王,虽说宁王手中没有燕王和晋王那么多人马,但是宁王的八万人马战斗力确实燕王和晋王那十几万人远远比不了的。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朵颜三卫,这支军队便受到宁王的管理,而且宁王的性格也非常蛮横,传说宁王每一次上战场的时候都身先士卒,一个主帅居然冲在士兵的前面,难以想象,宁王在战场上就像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疯子。其实,朱元章在的时候把他的这些儿子们分配到北方和其他边疆是有目的的,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很多少数民族都不敢有大动作,极大的保障了大明王朝的国土安全。

但是,毕竟这些藩王都手握重兵,虽说他们的存在给国土安全提供了保障,在朱允炆眼中他们却是一种威胁,于是在手下人的建议之下,朱允炆迫不及待的发起了削藩。按照常理,朱允炆肯定不敢先对那些实力比较强的藩王下手,最小遭殃的是河南的周王。在周王没有任何防备的时候朱允炆派出大将军李景隆给了周王出其不意的一击,把周王抓到了南京,随后朱允炆消掉了周王的藩王身份,把他发配到了云南。

同年,有人诬陷代王,说代王在自己的领地上残暴无道,这下又让朱允炆抓住了机会,随后,朱允炆就履行了自己的责任,正所谓“皇室犯罪与庶民同罪”,朱允炆迫不及待的把他的这位叔叔关了起来,从处罚上看,代王的待遇要比周王好一点,但是代王也被带到了蜀地派人看了起来,没有人身自由。第二年,第一个被朱允炆“大义灭亲”的事岷王,朱允炆给岷王安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随便就把岷王贬为老百姓。

在岷王之事还没有平息之时,有一个藩王遭殃了,那就是湘王,而湘王的罪名是什么呢?乱印钞票。如果放到现在私自印钞票可是要严肃处理,但是在明朝,印钞票本来也没有确切的计划,仅仅是朱允炆自己乱印钞票就非常疯狂。而湘王作为一方藩王,还是有印制钞票的权力的,不料却被朱允炆抓住了这个借口,湘王被朱允炆派人抓了起来。随后,朱允炆削藩之事持续发酵,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又连续抓获了齐王朱榑和代王朱桂,两个人都被朱允炆废掉,成了庶人。

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九个藩王中就有五个人先后被正法,此时朱允炆的目的已经表现的非常请不了,朱允炆的目的并不只是他们其中的一个两个人,而是他们九个人。要知道,此时的朱允炆刚刚上位一年,从开始对周王下手的时候,朱允炆也不过在皇位上坐了一个月罢了。那么,毕竟他们五个人也是坐镇一方的藩王,为什么就这么容易就被朱允炆正法了呢?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他们并没有想燕王、晋王那样的实力,而且他们也没有理由反抗,只能束手就擒。

一方是自己的亲兄弟,一方是自己的亲侄子,但是自己的亲侄子的所作所为早就已经让朱棣寒心了,朱棣早就看出来了,之所以还没有对自己下手,是因为害怕自己的实力,但是终有一天,朱允炆还是会把矛头指向他的。到那个时候,相信自己很有可能会落得个很惨的下场,毕竟朱允炆如果要收拾自己,必定要花很大的功夫。为了避免自己日后的凄惨下场,所以朱棣只能提前做好准备,准备应对朱允炆的削藩。

为了自己之后的造反,朱棣做了各种样的准备,招募能人异士,在皇帝身边安插眼线,甚至通过装疯卖傻的方式麻痹朱允炆,为自己的造反争取时间。在朱棣完成了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之后,当然不能师出无名,于是朱棣要为自己的造反早知道正当的理由。于是朱棣打着帮助朱允炆清除身边的奸臣之号,以清君侧的名义发起了靖难之役,之后朱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兵临南京城下,史书记载朱允炆自焚而死,到底朱允炆是死是活谁也不知道,只不过是朱棣为自己成功登上皇位所找的一个借口罢了。

其实,在朱元章还活着的时候,为了给孙子一个稳定的政治环境,朱元章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措施,他之前除掉了很多开国功臣,为的就是给朱允炆的皇位铺路,那么朱元章也肯定会想到他的儿子们会起来反抗朱允炆的统治,于是朱元章也立下了各种各样的制度。只不过是朱元章所采取的措施都被朱允炆给亲手毁掉了,在上位仅一个月之后朱允炆就开始了削藩,未免做的也太快了,最终逼得剩下几个叔叔走投无路,朱棣第一个起来反抗朱允炆,取代了他的皇位。

但现在的朱棣,却没有那种历史上的后知后觉。最近眼前摆在他面前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装疯已经极有可能被击破了。眼下只怕剩下了造反一条路。

但造反简简单单的两个字,真正实施起来那是相当的困难。自然也需要极大的勇气和魄力,这样巨大的风险,朱棣不由得开始深思起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