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章 神秘书生(1 / 2)码十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朱元璋的不好伺候,张丹青虽然说早有预料。

但在自己的面前,如此震撼的给自己上了一堂整治贪官的课。

实在是让人有些不寒而栗。

甚至下意识也让张丹青想着。

以后自己要考中了进士,做了官。

怕是也将面临着大明初期最为艰难的官场状态。

毕竟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

朱元璋时代的官。

那可是真心的不好做。

以公谋私和贪污行贿,那意味着就是死路一条。

哪怕就是普通官员们,平时有个生病请假,或者是失误失察,玩忽怠慢,业绩不达标。

都会面临克扣工资,甚至是罢官问罪的情况。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而朱元璋显然对张丹青的家庭生活也很是感兴趣。

拉着他一个劲的的问东问西:

“你少年成名,年纪轻轻就中举了,小时候读书一定很辛苦吧?

家里都有些什么人?!

他们供奉你读书,没少吃苦吧?!”

听得朱元璋发问。

张丹青也不敢丝毫的有所含糊,瞬间,思绪便被带到了那個遥远的铅山县老家。

在原主的残存记忆之中。

那些许一丝丝的往事,便齐齐的涌上了心头。

面色有些伤感的向朱元璋弯腰行了一礼:

“回陛下,学生自幼,苦读诗书。

多年来饱经磨难。

我父亲那一辈的时候,因为是庶出,

便被身为嫡子的大伯赶了出来。

离开了宗族。

父母也因此多年抑郁在心,早早的身亡了。

后来,是我哥哥和嫂嫂将我养大的。

这些年来,他们夫妇二人,一心盼着我努力读书。

将来好考中功名,光耀门楣。

可寻常人家,尤其是像我哥哥嫂嫂这种失了土地的。

家里想要供养一个读书人,自然是非常艰难。

自那以后,我哥哥便去了山里挖矿。

嫂嫂在家则负责织布。

夫妇二人没日没夜的操劳,甚至有时候……

深夜子时了,他们还不肯停下休息。

为了让学生能够读上书,

就连他们的一双儿女,也常年是处于吃不饱的状态。

后来没多久,大约在学生中举之后。

有一次哥哥下矿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

从那以后,我嫂嫂更是……

每日织布到深夜子时,还只能自己悄悄的抹去眼泪。

从不敢让孩子和我看到。

我离家的时候,记忆中他们的身影还是那么的单薄显瘦,营养不良……

每一次想来,都让学生潸然泪下,情难自禁……”

朱元璋听了这话,微微一愣。

深呼了一口气,直点头不已:

“长嫂如母,古人诚不欺我也!

愿你这次赴京赶考,能够安下心来好好的备考。

争取考个进士回去。

这样一来不但可以光宗耀祖,让你那个身为嫡子的大伯,后悔将你们赶出家门。

也让你嫂嫂能够过上好日子。

你可有信心?!”

张丹青微微一愣,再次弯腰行礼:

“多谢陛下鼓励,学生一定全力以赴,不敢有负圣上厚望!”

心中却是在嘀嘀咕咕不已。

就你朱元璋给的那点工资,养活自己的够呛,还说什么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

张丹青谦恭的态度让朱元璋大为满意。

好一阵言语宽慰。

并且让锦衣卫将他护送回客栈。

转身就叫住了锦衣卫指挥使蒋瓛:

“蒋瓛啊,咱来问你!

现在进京赶考的学子们,都有多少到了?!”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不敢大意:

“回陛下的话,离京城远一些的,已经陆陆续续到了一些。

像南直隶等地方,这些距离比较近的学子,按往常的惯例。

一般会开了年后才赶路上京。

所以到的晚一些。”

满意的点了点头,朱元璋说话斩钉截铁:

“这些个学子都是大明未来的栋梁之材。

千里迢迢的上京赶考,殊为不易。

你传咱的旨意。

所有赴京赶考的学子,吃住用度。

皆由户部负责,同时,选定夫子庙一处的上好客栈。

来专门安置这些上京赶考的学子。

周边要让锦衣卫校尉门严加巡逻看守,务必保证他们的人身安全。

还有……

尤其是张丹青,这孩子……

咱甚是满意!

传咱的恩旨!

给他挑一间最好的房间,饮食用度,不可怠慢。

另外,你们锦衣卫搞不定的案子。

不可以去烦扰他!

在礼部会试和殿试之前,要让他安心的备考,不可以有什么差错。

都听明白了吗?!”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微微一愣,本来还想着向他请教一下(抓壮丁),锦衣卫衙门屡屡被焚毁一案。

看来是没戏了。

恭恭敬敬的答了一个诺。

蒋瓛便转身退出,让锦衣卫们安排起了这些学子的安置工作。

……

南京夫子庙旁。

这是应天府最繁华的一个地带了。

这里远离皇宫。

更多了一些市井之间的烟火气。

许多摊贩和菜市也离这里不远。

周围更是一些普通民众的集中居住区。

再往西街走。

更是有数不尽的酒楼客栈以及青楼和赌馆。

和夫子庙的特殊性。

也让更多的学子更加倾向于住在这附近。

不但可以就近的温习学业。

闲暇之时。

还可以去夫子庙里烧一炷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