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0章 格局瞬间打开,值得重点培养(1 / 2)奔跑的八零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位小老板又有什么错呢,他们只不过是乐子人罢了。

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找个乐子玩一玩而已。

真正吴远的松江家具厂搞黄了,连带着影响到腾达建筑公司的话,最后哭的人之中,怕是也少不了他们。

而对于身在局中的吴远,反而没有想太多。

他现在就只想着,把黄家巷小区居民们第一次团购的货给凑齐。

截止到9月1日。

前来登记团购的户数,已经突破30户。

连带着团购总额,超过20万。

这单子属实不小了。

但最终松江家具厂能吃下来多少,还得看做出来的第一批家具观感怎么样。

在蔺苗苗小姐妹们抵达的第二天,预定的第一批工业缝纫机,兄弟牌,也一次性到货。

这批女工之中不乏服装厂里的老手,对于这种稍微复杂点的工业缝纫机,摸着摸着,就逐渐上手了。

进而相互帮忙着上了手,熟悉起来。

与此同时,经由老支书、师父、三姐夫和四姐夫介绍过来的木匠师傅们,也陆续抵达。

吴远在接待他们的时候,才了解到这次人数没达到预期规模的原因。

因为秋收近了。

都怕这时候出门,家里的田彻底撂荒了。

其实,这就要看谁能算清楚这笔账了。

到底是家里七八亩、十来亩稻子挣钱,还是出来打工半年多挣钱。

更何况,真正出来了,家里的田也未必就会撂荒。

请左邻右舍帮帮忙,最多晚几天,也照样能忙活清。

但来上海打工这机会,很可能过了这村,就没那个店了。

就算有,也得等到明年了。

吴远聊着聊着,一把华子就散了个干净。

再想掏时,没了。

于是只能跟着师傅们一起抽大前门,问问他们打算住哪儿。

结果这群师傅们一听厂里就提供宿舍,无一例外地全都选择住在厂里了。

对于农村的老爷们来说,出来就是图挣钱的。

哪还管周边环境如何,外头好不好走?

很多时候,都是在荒郊野岭的地方睡工棚,甚至在路边睡集装箱。

相比之下,厂里还提供宿舍,已经非常好了。

当然,在听到住厂里,每月额外还有20块钱补贴时,那就更没二话了。

甚至比那批住在浦西搞装修的师傅们,还有优越感。

吴远很欣慰,这批师傅们还是很好管理的。

只可惜,眼前他还没个能信任的熟人。

很多事情还需要亲力亲为地多抓一抓,顺便观察培养个带班的师傅出来。

安顿好十五位大师傅们,吴远走进缝纫车间。

这里头,蔺苗苗已经带着女工们,忙活起来了。

见到吴远进来,不少人都停下手头工作,站起来了,稀稀拉拉地跟吴远打着招呼。

蔺苗苗连忙走出来,一边吩咐众人继续,一边问吴远:“老舅,什么事?”

吴远看了看左右,问道:“这厂里你熟,你看在哪儿找个地方给我办公?接下来一段时间,我肯定要常来。”

蔺苗苗努努嘴道:“东北角上那间平房。”

吴远俩眼一瞪:“那不是厕所么?”

“走,过去看看,你就知道了。”

跟着蔺苗苗,吴远走到跟前一看,门前的木牌子上,还真写着厂长办公室。

老谭这也太不讲究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