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吏员进来发卷,试卷装在一个大纸袋中,先向众人展示,以示封口火漆完好。
“可看清楚了?”
吏员喝问。
“完好!”
众人纷纷点头。
吏员撕开封口,一共二十份试卷,附带一张稿纸,发放到每个人的桌上。
第一天全考贴义,与明清科举只把经文抠去几字,重新填补不同,大赵的贴义抠的相当多,有好些题头尾只是几个字,中间需要填一大段话,极其考较基本功,难度还是很大的。
王蠡用心思索,每隔片刻填上一段,得益于死过一回,前世的记忆一清二楚,并且在这七天里,把四书以咏叹读书法通读了一遍,倒是没什么障碍,中规中矩的于下午交了卷。
回到家里,婶婶和巧儿也不问考的如何,尽量一如平常,可气氛总是不对。
毕竟等待最难熬,不象后两场比试,胜就是胜,败就是败,连王蠡自己心里都在打鼓。
当天晚上,他继续读书,文气又丰盈了不少,才上床睡觉。
次日清晨,离开家门,去往县学,门前广场上黑压压一片,气氛极度凝滞,谁都怕自己出现在名单上。
哪怕是一级书院的学子,都有些患得患失了。
“吱呀呀!”
县学大门洞开,一名书吏捧着黄榜,在厢兵的守护下从门中走出,看了眼众人,朗声道:“今科上元县计两千两百一十名学子,有六十三人贴义不合格,凡榜上无名者,即刻来县学,不得喧哗,不得拥挤!”
说完,把黄榜悬在了照壁上。
“轰!”
人群拼命往前挤,厢兵挺着长矛,维持秩序。
王蠡自练剑之后,目力了得,倒不用挤上前,站远处,一个个数着黄榜上的名字,六十三个数完,没有自己,不由舒了口气。
门前则炸开了锅,很多榜上有名的学子捶胸顿足,哭天抢地!
“李兄啊李兄,想不到你连贴义都过不了啊!”
“赵兄,可是想着怡红院里的小粉头了?”
这些学子,被同窗们打趣嘲笑,悲愤欲绝。
其实贴义不过,并非水平不行,只是粗心,自是懊悔不迭,可又能怪得了谁呢?
“学子依次入场,按指定位置站好!”
那书吏喝道。
从一级书院开始,合计2147名学子依次进入县学。
县试中凡是读书种子,也就是自行读出文气者,列为种子选手,与每轮多出来的学子比试,这其实是给予天才人物的特权,决定别人的命运。
毕竟在大赵百年科举的历史中,种子选手从来没有被淘汰过。
三大书院只有四人,紫薇书院两个,鹿鸣书院与文曲书院各一人,真正参加淘汰赛的,只有2143人。
待所有人站定,县令在县教谕的陪伴下,排众而出,冷眼一扫,便道:“国朝至今已有百年,天下渐渐太平,尔等亦可安心读书,皆仰仗圣恩也。
今乃鲤跃龙门第一关,望尔等全力以赴,尽挥所长,勿负圣恩,本官废话不多说,按惯例,先由紫薇、鹿鸣与文曲书院挑选对手!”
王蠡心中微动,居然不是抽签,而是由高手挑选低手比试,最大限度的保证了高等级书院的学子获得功名,极不公平。
不过看旁人,并不意外。
略一思索,王蠡大致明白了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