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两家公司就招聘到了五千多人。
智能制造公司员工数量,一下子突破到了六千人。
云起科技的员工,也突破到了一万四千人。
两家公司加起来,员工数量就有两万人了。
云起科技近期发展也是顺风顺水的,公司的发展速度,可谓是一日千里。
随着公司的发展,汽车电池项目,产线也增加到了两条。
除了一条产线专门供给文德集团以外,另外一条的产线,也逐渐向神车集团提供电池。
只有文德集团一家公司,很难支撑起他的汽车电池项目,他势必要向更多的汽车生产制造商提供他的电池,为公司发展增添助力。
至于更高续航的汽车电池,也开始了研发。
这一次,云逸要生产的是一款续航七百公里的电池。
这是一款真正的汽车电池,续航里程也有别于其他电池,续航里程是实打实的七百公里。
不会有任何的虚实,也不会随着温度、环境的变化,造成续航里程下降。
手机电池项目,产线也增加到了七条。
原本,他是不打算将手机电池项目继续增加产线的。
但是,碍于市场持续的火爆,他不得不考虑继续增加生产线。
也是因为,市场上实在没有竞争对手,这些手机生产商只能向他购买电池。
至于手机电池1.5万毫安的电池,也顺利的投产了。
云逸后续的发展计划,需要大容量的手机电池,所以,他不得不持续地推进更大容量的手机电池发展。
1.5万毫安再到2万毫安,再到3万毫安,甚至5万毫安,慢慢的发展。
而这个过程,它不能一蹴而就,只能循序渐进的发展。
而1.5万毫安的电池一经推出,也是受到了市场的追捧。
尤其是雷米的大米集团,订单需求更加迫切,有了耀荣手机的前车之鉴,他对云起科技新推出的1.5万毫安电池更加感兴趣。
雷米有着极大的野心,想要在手机项目上超越其他手机厂商,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所以,对于云逸提供的1.5万毫安的电池,他非常的感兴趣。
毫不意外,这个项目的第一个客户,就是大米集团的雷米。
这也得益于他经常联系云逸,关注云逸的发展动态。
所以,他才能抢先其他手机厂商,率先抢到1.5万毫安的电池的第1笔订单。
至于2万毫安的手机电池,甚至3万毫安的手机电池,也进入了研发阶段。
云逸在为后面的项目,进行提前布局了。
电动自行车电池续航120公里的项目,也已经投产,产线达到了两条。
这个项目的投产,也是为了充实这个行业的生态。
下一阶段,他将继续研发续航150公里的电动自行车电池。
公司发展速度这么快,所需要的员工数量也是极大的。
而这一批新进员工的进入公司,也大大缓解了公司的人力缺口。
考虑到云起科技的发展,这家公司也增加了两栋厂房。
首先,手机电池事业部分到了属于自己的厂房,一栋两层厂房。
考虑到汽车电池后续的发展,又分给了他们一栋两层厂房。
厂房的增加,将有利于两个事业部的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