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几天苏亦都泡在网吧,跟三个小伙伴在各大贴吧论坛发帖推广。
其实,这些都是比较原始的推广方式。
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平台买量刷单,尽量把网店等级提升,然后增加曝光度。
这种方式,苏亦还是比较抗拒的,这玩意就是烧钱游戏,在平台内卷,收益的就是平台,茶叶也不是什么暴利商品,真金白银砸下去,都听不到一个声响,那就尴尬了。
因此,他只能另辟蹊径去引流,反正除了网费,投入了成本并不大。
效果也是有的,陨石坑茶园刚刚上线,就引流成功,第一天的销量开始破百,销售额破千。
不要小看这个销售额,虽然没有外公家的茶园挣钱快,但胜在稳定,可以细水长流,也证明了他推广引流的方式并没有问题。
要写软文,肯定也不能够写一篇。
之前是用“我”的视角来写软文,那么接下来的软文就必须要用“我们”,主要强调团队。
文章大致可以这样写。
我一个人回乡创业,起步非常艰难,女友感动之余,也辞掉在广州的工作,一起跟我回乡创业。
一开始类似于“夫妻店”,但是,同学们得知我们的故事之后,也陆续加入我们的团队。
大家都是今年刚刚毕业,学有所成,都想做点有意义的事情,而回乡创业,正好可以利用自己所学的东西帮助茶农拜托困境,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创业遇到很多困难,一开始资金问题,后面好不容易通过抵押房产借贷拿到起步资金,又遇到销路问题,我们尝试在线下推销我们的茶叶,但,市场认可度并不高,那么好的茶叶,却苦于品牌的问题,大量茶叶滞销。
因此,我们尝试在线上销售。
想要通过互联网打造我们全新的茶叶品牌,因此,在淘宝开店是我们一个新的尝试。
现在开局不错,茶叶一上线,就获得广大网友的认可。
我们陨石坑茶叶是一个年轻的品牌,所有的茶叶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好品质茶叶,几乎都是采用成本价的售卖。
我们决定花几年的时间去培育市场,请大家喝茶,交个朋友,不挣钱,目的就是为了销售家乡的滞销茶叶。
我们团队的成员都是大学生,都很年轻都能吃苦,也都愿意扎根乡村,几乎每一天都会跟茶农劳作。
因此,也被本地茶农调侃说,我们这些大学生都跟农民一样了。
其实,这不是贬低,在我们看来就是褒奖,我们就是要做新时代中国的“新农人”,用我们的学识去帮助本地的茶农,这也是我们农学人的使命。
我们团队成立之初的愿景就是“助农”,不仅如此,我们还打算跟当地的希望工程合作,每卖出一份茶叶,都会跟希望工程捐献一毛钱。
钱,不多。
但我们希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我们微博的力量号召整个社会重视贫苦乡村的留守儿童。
陨石坑茶园很美,但它所在的薄沙县却很穷,是咱们国内有名的贫苦县。
大量的留守儿童,面临着失学的命运。
因此,我们的团队,想尝试用我们的方式去改变这一切。
未来,我们也会承包属于我们自己的茶园,通过科学的育种栽培出更好品质的茶叶,努力把陨石坑茶园打造成为全国茶叶的新名片。
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这是我们的倡议书。
……
之前的软文还比较含蓄。
但铺天盖地得刷屏之后,网友也不傻,肯定知道是有组织有预谋的推广行为。
这样一来,就可以来一篇比较直白的倡议书了。
堂堂正正,光明磊落,满满的正能量。
大学生创业+助农+希望工程这些元素扔下去,还有人去谴责他们的行为,那就太没有良心了。
那么这些真的是苏亦的忽悠口号吗?
不全是。
除了不是大学生创业,销售产品本身就是助农,薄纱绿茶确实卖的不好,给希望工程捐款也不是喊口号,一份茶叶捐赠一毛钱,这玩意比壹资金还低成本。
薄沙县确实是全国有名的贫困县,茶农大部分都是少民,这并非虚假宣传。
陨石坑茶叶的品牌打响了,对当地茶叶产业来说,也是好事。
不然等政府重视茶叶品牌,花心思去推广,还要等十年以后,到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未来销量好了,肯定要承包茶园。
前几年,茶场改制,茶农承包到户,种植成本转嫁到茶农身上,茶厂负责销售。
听起来很美好。
但茶厂是国企,毛病一大堆,好多优质的茶叶都被廉价卖出,茶农的收入并没有提升太多。
苏亦虽然是在网上瞎忽悠,但都是基于现实去夸张,并没有损害本地茶农的利益。
至于品牌搞成以后,会不会被人摘桃子,这玩意太远了,以后再说。
既然有创业团队了,那么成员的资料肯定要有。
苏亦开始帮大家编写资料卡。
“我”:本地人,华农茶学本科毕业,陨石坑茶园创业团队的负责人。
曾经在广州某农业销售公司实习半年,放弃保研以及某外企的工作,回到本地创业。
目前负责团队日常管理以及统筹工作。
我女友:广财会计本科,我们是高中同学,一起回乡,她负责公司的财务工作。
李金泽:我同学,华农茶学本科毕业,南海椰城人,拥有专业背景,又是椰城人,可以负责开拓椰城市场。
谢海鹏:我同学,华农茶学本科毕业,南海老城人,从小喜欢传统文化,对茶文化拥有着一定的研究,负责我们团队的品牌文化建设。
吴济南:我高中学长,华南热农大作物学研究生毕业,本地人,专攻茶树育种栽培研究,是我们团队的技术大难。
王雪:我高中学姐,华侨大学电子商务本科毕业,在广州某外贸公司上班三年,拥有丰富的电商经验,负责网店运营工作。
六个人的创业小团队。
都是大学生,分工明确,专业对口。
一看就不一般。
这样的创业团队,全网也没有多少啊。
人物资料卡就是这样,设计得越详细越好,这玩意就跟简历一样,越细节越有说服力。
而且这年头,也没有广告法。
考研名师,本科学历都可以吹嘘成为博士毕业,硕士学历都可以吹嘘成为命题组专家。
他们这些重点高中的学生,吹嘘成为华农的本科生,一点问题都没有。
搞不好,这都算是业内良心了。
为了增加真实性,苏亦还要给他们每一个人来一个人物小传。
之前第一篇软文,写的是“我”。
那么第二篇软文,写的就是“我女友。”
“我”跟他是中学同学,确切的来说,是高中同学。
高一那一年,我在3班,他在隔壁2班,几乎每一天都能够在教室的走廊看到他,他很帅,长得跟日漫的男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