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亦说第二天就能找白槿,事实证明,根本不可能。
家里的活太多了。
除了农活,老房子还有好多需要修修补补的地方,老爸在家,不管事,除了灯泡坏了,勉强换掉之外,其他的事情都不弄
因此,苏亦在家忙活了三四天,跟老妈把稻谷用风车筛糠,然后储存起来,小时候,家里还用竹篾围席,但,这玩意现在很少人去编织了,而且不防老鼠,容易被啃咬,开始换成白铁皮,原理差不多。
稻谷封仓是大工程,苏亦跟老妈两人忙不过来的时候,还要找堂哥苏放帮忙,老爸就算了,让他老老实实的当人类灵魂工程师吧。
其实,待在村子也不是没好处,起码苏家村小学就有台式电脑。
是上级部门统一规定采购的信息化教具,但这玩意,在村小根本就没老师会用,村子又没有网络,放在学校吃灰。
对于老师来说,唯一的作用就是用来播放CD,屏幕这么小,还不如家里电视机好用,因此,他老爸在学校的宿舍就放着一台台式机,根本就没啥用。
这不,就便宜了苏亦了。
电脑是长城的,配置低得可怜,然而,对于苏亦来说,他也不干啥,只是用来码字,够用了。
之前码字很是不方便,只能去网吧,现在,有这玩意确实方便很多。
待在家里几天,苏亦抽空写了好几篇文章,然后放入U盘,等有空去镇上的网吧发表。
其实,重生那么长时间,他也没想好未来要靠啥挣钱,除了码字,他对于创业,一点都不擅长。
万一,亏本了,就惨了。
还不如用码字,老老实实挣稿费,旱涝保收,时不时补贴一下家用,也挺好。
然而,家里的条件过于恶劣,老妈一个人在家务农不说,房子还破破烂烂的,他急需改变这一切。
仅仅靠码字挣钱,是不行的。
但,文章还是要写,能够多写绝对不少写。
此外,他还跟堂哥苏放商量创业的事情。
白槿的茶言茶语,让他想到一个很好挣钱的点——卖茶!
不过一听到他卖茶,堂哥本能就摇头,“你这玩意还不如我养鸡靠谱,起码不遇到鸡瘟,还可以卖出去,茶叶,卖给谁啊?咱们周边,除了逢年过节,谁会喝茶?”
也对,宁江太穷,没有茶文化。
要是茶叶好卖,也轮不到他们了。
但,南海人大部分市县,还是有喝早茶的习惯的。
苏亦开始忽悠,“咱们在网上开店,电子商务,连用互联网创业,不是在实体店卖茶,到时候,咱们的茶叶,可以卖到全国各地去。”
“这玩意就更不靠谱了,光听着就像骗子。”
堂哥不是那么好忽悠的。
然而,苏亦也不纯粹是忽悠,“咱们先试水,小成本投入,不挣钱就撤,反正开网店也不需要花钱,咱们只需要找货源,小批量进货。”
苏放还是有些犹豫。
苏亦继续说,“你闲着也闲着,天天在村子厮混,还不如跟我去考察市场,包吃包住,油钱我出,还有美女陪着。”
“咳,美女就算了,别把你放哥我说得这么庸俗,主要还是害怕你被骗,帮你把把关。”
大方向敲定了。
就是一些细节上的事情了。
“这事我二爷,成叔知道不?”
“先不告诉他们,免得唠叨,你养鸡场的事情的,还不够深刻?”
“咳,揭人不揭短啊。”
穷人家孩子早当家,也是有好处的,就是干啥时候,父母很少干涉,自主性特强。
他想干啥就干啥。
当然,大多时候,还是需要留在家里帮忙干农活,不然遭骂。
只要留在家里,就有干不完的活。
苏亦在家待了几天,帮忙把稻谷封仓,就开始忙活自己的事情了。
听到他要跟苏放去外地找活干,老爸妈也没拦着。
不然,苏亦真考上省一中,家里肯定凑不齐学杂费的。
这点,不用质疑,他小学考上省侨中,被迫留在黄塘中学就是最好的证明。
宁江不产茶。
最近的产茶地就是隔壁县,距离黄塘镇差不多一百公里,骑着老旧摩托车过去差不多就要爆缸了。
因此,他俩只能先骑着车子到市区,找熟人放车子,再坐车到隔壁县城。
接着,租一辆摩托车跑到农场茶园,开始实地考察。
南海产茶历史悠久,可考历史已有近千年。但真正形成经济效益的,还是在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南海一度成为国家红茶出口货源基地,远销海外。
然而,开始进入市场经济,整个省份的茶业生产规模迅速萎缩。
就算是他们闲着所在的薄沙茶场也是如此,甚至,千禧年的时候农场改革,茶园都承包到户了。
因此,整个茶厂的茶园,大部分都是当地茶农承包种植的。
茶园在当地很有名气,是一个直径3.5公里的陨石坑,也叫陨石坑茶园。
对于,苏亦扛着相机过来陨石坑拍照,他比较疑惑,这玩意有啥好拍的?
苏亦说,“开网店,客户看不到实图,就需要靠大量的图片来了解商品,因此,这玩意必须要多拍。”
相机也是器材店租赁的数码相机,苏亦本来打算租赁单反的,但这几年最入门的尼康D50也要五六千,押金死贵,根本给不起来,只能随便租一个像素还算过得去数码相机,凑合着用。
也就比他的诺基亚N90好用一点点。
苏亦一路过去,不断地在拍照,茶园的,茶树的,近景的,远景的,都拍摄。
甚至,还刻意跟茶农攀谈,询问一些具体情况,比如收购茶青多少钱?
其实很便宜,一两块一公斤茶青。
当然,茶青还不能直接饮用,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
遗憾的是,错过了采茶的季节,不然,还可以拍摄采茶的环节。
当然,很快,苏亦就巨大的惊喜,一个施肥的本地茶农告诉他们,“其实,咱们这里经常有外地人过来旅游,只要给钱就可以采茶。”
可以啊,才2006年,采茶体验项目了。
有钱真好。
苏亦需要的就是这种环节。
到时候,把白槿喊过来当模特摆拍。
此外,他们还打听,附近的村庄有没有手工炒茶的老人。
当然有。
大叔解释,“我们村子很多,不过现在不采茶,没人炒茶,不然,我可以带你们去我家。”
妈蛋。
七月份,真不是啥好月份。
其实,南海压根就没有冬天,啥时候都可以采茶,但陨石坑茶场这边主要是九月份开采,苏亦肯定等不到那时。
咋办?
只能花钱了。
大叔很热情,“小伙子,你们打听这些是干啥用的,你们不会是记者吧?”
苏亦说,“我们是学生,做社会实践,要写文章,不是记者,不过听说咱们薄沙绿茶很有名,就过来实地考察,顺便采购一些手工茶叶回家。”
大叔听到这里眼前一亮。
“手工茶叶,我们家有啊,各种价格的都有,确实很合适送人。”
等的就是你这句话。
说着,苏亦跟对方就达成简单的购买意向。
于是,等了大半个小时,大叔农活完毕,就跟他回村子。
其实,周边这一带都属于国营农场,村子也都并入农场之中,后来改革,场队分离,职工大量下岗,茶园承包到户,因此,村子跟场队混居,很有特色。
苏亦他们做的是小本生意,不需要跟农场打交道,直接找农户即可。
大部分的茶青都是被茶厂收购,但少部分茶叶也会留着。
甚至,周边镇上也会茶叶批发。
手工炒茶,苏亦需要的是噱头,最终还是会去县城找茶叶批发商进货,他也没法从茶农收购茶青进行加工,没有必要。
他跟人家大叔回家,就是为了混个脸熟,方便下一次再来。
花了百来块,买了一斤手工茶,要了大叔家的电话号码,他跟苏放离开村子,返回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