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资义大惊,这个人仙风道骨、鹤发童颜,一副世外高人的样子,怎么能这么肆无忌惮?
而且他这话到底是在说谁?
是不是自己要是不听他的话,连自己也杀了?
李资义突然有些后悔求黄氏帮自己政变了,自己最初的设想可不是这样,他原想在先王寿终正寝以后,再和太子展开争夺。
先王的身体已经越来越差了,不用人杀也活不了多久,可是丁春秋却一刻都没有等,连寿终正寝的机会都没给。
赵煦扑一继位,险些挑起大战,虽然消于无形,可是他收复燕云的心,没有一刻停息。
亲政期间内修政治,外修军备,国内欣欣向荣,对外战争也是无一败绩。可惜天妒英才,没等他收复燕云,在二十五岁的年纪生命戛然而止。庙号:哲宗,谥号:宪元继道显德定功钦文睿武齐圣昭孝皇帝。
谁也没想到继承皇位的是醉心书画艺术,从来没有显露过政治才能的,哲宗的次弟,端王赵佶。
黄裳摇身一变又成了帝师。
这么多世了,一次皇帝都没当过,但帝师没少当,和皇帝总是这么有缘。
可是这一次,黄裳没来得及享受帝师带来的荣光,也没等到新皇的重用,在新皇登基之前,老父病故,黄裳回家丁忧了。
所以赵佶登机,黄裳是半分力都没出。
可是赵佶年轻,之前也没有当皇帝的准备,蓦地当了皇帝,有些不知所措,想以皇帝的命令夺情,留住黄裳这个他现在唯一能依靠的人。
可是以黄裳现在在朝廷中的地位,似乎还不够格,黄裳本身也不想留下,借着这次丁忧,彻底致仕,皇帝请也不出仕了。
赵佶真的很幸运,年纪轻轻,在毫无准备的时候登上帝位,没头绪的时候太后掌权,可是第二年,太后就死了,给了他一年的时间缓冲,随即就亲政。比他的兄长,先帝哲宗幸运多了。
赵佶初登帝位,年纪又轻,正是意气风发的时候,虽然以前他没想过当皇帝,可是帝位到手,他也不是不想干事,更没觉得自己当不好这个皇帝。
皇帝这个位置很奇怪,什么草包、饭桶坐在那个位置,都会觉得自己英明神武。
赵佶启用蔡京,在和曾布的斗争中获胜,登上左仆射之位,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恢复宋神宗新法,不断改变盐业、茶叶的专卖制度,改革币制、完善市舶制等,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建立全国的福利制度,设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养民之贫病者,包揽穷人的医疗、养老和殡葬。又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公立教育系统;恢复设立医学,创立算学、书学、画学等专科学校等。
这些利民的政策都需要钱,钱从哪来?只能多征世家大族、富人的税。
赵佶更是废除科举,要从他设立的公立学校中选拔官吏,这就让他与天下的士大夫结下深仇大恨。
而士大夫和那些世家大族其实就是同一波人。
赵佶的另一个优势在改革的过程中也展现出来了,那就是他的皇后是夏国公主,而不是出自那些世家大族,否则就很有可能如前几任英年早逝的皇帝一样,被士大夫勾结后宫直接放倒。
而在武侠世界也可以直接刺杀,可是赵佶身边又有童贯。童贯勤修《葵花宝典已二十余年,是他真正的保命杀手锏。
延平黄氏经过这么多年的苦心经营,早就成了整个江南首屈一指的大家族,赵佶的种种举措,黄家怎么都躲不过。
不过在黄裳的操持下,延平黄氏对新法是全力支持,即使有人联络黄家,想要报团对抗新法,黄家却不为所动。
黄家的族长在黄裳老父去世后并没有传到黄裳手里,而是传给了三哥黄锦元的长子黄颖霖,直接就跨过了黄裳这一辈。
黄锦元是因为年纪太大,无力操持这么大的一个家族,黄裳是不爱管。
黄裳虽无实权,但黄锦元警告过黄颖霖,但凡家族有什么大事,必须请示黄裳。
黄颖霖对黄裳道:“九叔,皇上现在抽的税太重了,像我们黄家,每年要多交百万两。这还只是我们黄家,每年从江南抽走的税收更是过亿。而且皇上还收回了很多利润最大的生意,这分明是在针对我们江南世家。”
黄裳皱眉,这些事他早就嘱咐过了,还来找自己抱怨,实在让人不耐烦
黄裳问道:“你拿不出?”
黄颖霖一愣,这不是拿的出和拿不出的问题,这是舍不舍得的问题。
黄颖霖道:“倒不是拿不出,只是这也太多了。”
黄裳道:“既然拿的出,拿就是了,不要生别的心思。不要说我们,就是皇亲国戚,一分都少不得。我虽是帝师,但你如果为了这件事想让我向皇帝开口,就免了。以后家里属于我的那份就不必给我了,算是我帮我家族免去的赋税。”
黄颖霖叫道:“九叔,我不是这个意思。”
每年黄裳从延平黄氏拿走的钱是老大一笔,他要是真放弃了,确实是给家族剩了不少。
可是事不是这么个事,黄裳真要是不拿黄家钱了,那他还是黄家的人吗?这些钱能买得动一个像黄裳这样的人吗?
黄颖霖道:“九叔,我是说不只是我们黄家,整个江南的世家都怨声载道。”
黄裳道:“其他人我管不着,但我们家不允许出现别的声音。这些制度在执行之前我就知道,皇帝曾和我说过,我也点头了。这钱你必须足额拿,只能多拿,不准少拿。”
黄颖霖道:“咱们这么支持朝廷,可是在江南可就寸步难行了。”
黄家力挺朝廷,让黄家在整个江南世家中被排挤,本就在黄裳的意料之中。
但黄家真正的利益,其实大部分是在海面上,不十分依赖陆地。而且随着朝廷把真正赚大钱的行业全都收归国有,也没什么买卖能让黄裳看得上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