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孔部为何没有回定陶县,缘由很好理解。
估料之,一定是因曹幹部现还在乘氏之故。曹幹部既然还在乘氏,没有撤离定陶郡,那么这也就是说,曹幹部还有再次进兵成阳的可能,则在这种情况下,刘孔部当然就不能回定陶县。
——如果他前脚回去定陶县,后脚曹幹部就再次向成阳进兵,他怎么办?就只有也再率兵去成阳。如此一来,他的部队来回尽在路上,必然将疲於奔波。而下定陶县的围困反正已解,因是刘孔、耿纯最好的选择便是依旧回成阳的营中驻扎,暂不还定陶县。
这个最新的情报,曹幹看完,给了张曼等看。
张曼等人看罢,张曼说道:“郎君,成阳一战,尽管李顺诸曲中伏,吃了个败仗,可是陷入左右为难之境的,却不是咱们,而是刘孔啊。”
曹幹点头说道:“只要咱们还在乘氏,刘孔他就是回定陶郡府也不成、不回定陶郡府也难为。成阳,咱们虽是吃了个败仗,但定陶战场上的主动权仍是在咱们的手中的!”
张曼沉吟了会儿,抚摸着胡须,说道:“郎君,依我之见,下一步我军可有两个用兵的选择。”
“张公请细说之。”
张曼竖起一根手指,说道:“我军可以再次的佯攻定陶县,以调动刘孔部回援,然后先将其部歼灭,再接着攻定陶县城,这是选择之一。”
这个用兵的选择,曹幹也想到了,他说道:“对。现今咱们全军都在乘氏,以咱们全军七八千的兵力,再去打定陶县,刘孔他必会回援。张公,第二个选择是什么?”
张曼竖起第二根手指,说道:“我军也可以不去打定陶县,改而选择打城都。”
“打城都?”曹幹起身,到帐璧前,在地图上找到了城都的位置。
城都是山阳郡的属县,在成阳的北边、巨野泽的西边。——山阳郡在巨野泽西共有两县,一个是城都,一个是更西边的都关。城都与成阳接壤,两座县城相邻得很近,只有三四十里远。
张曼跟着曹幹也到了地图边,向曹幹解说他的考虑,说道:“郎君,第一个选择,打定陶县的话,固然是必能把刘孔部调回,这是对咱们有利的一面,有利於咱们从中寻找战机,歼灭刘孔部;可同时也有对咱们不利的一面。这不利的一面,便是刘孔部的部曲人数不少,葭密、冤句等县的县兵还没有和他会合,其部部曲现已有三千到四千众,咱们不一定能够顺利的将其部歼灭。而若不能顺利的将其部歼灭,再往底下的仗,只怕就不会太好打了。简言之吧,这第一个‘佯攻定陶、再调刘孔部’的选择,有利有弊,利很大,弊也不小。故此,我又想到了这第二个选择。相比‘佯攻定陶’,打城都亦有利有弊,然相对言之,我认为更稳一些。”
曹幹问道:“张公,打城都的利与弊都是什么?你请详细的说一说。”
张曼说道:“打下城都之后,北有城都、东有乘氏,我军对定陶郡便能形成一个居高临下,并且随时可以从侧翼突进入其腹地的战略优势。换言之,城都为我所有之后,底下来的仗怎么打,就更是由咱们说了算了!定陶郡府也好、屯在成阳的刘孔部也好,他们更是只能被咱们牵着鼻子走了。此是打城都之利。
“弊嘛,有两条。一个是,这打法不是‘速战速决’的打法,如果咱们接下来选择了这个打法,那么咱们可能就不太会能在短日内,就将定陶全郡攻下,咱们尽得定陶郡的时间可能就会被拖得久点,——郎君,这个打法,肯定是没有‘佯攻定陶、调刘孔部回援’这个打法来的干脆。‘佯攻定陶’这个打法是毕其功於一役,只要咱能将刘孔部歼灭,定陶县城咱就顺势可取,定陶县,定陶郡之郡治也,则是又定陶县城一下,定陶郡余下的诸县也都可以取之矣。但这个打法,需要在打下城都后,再视定陶郡中敌情之变化,做进一步的谋划进战。此是弊端之一。再一个弊端是,在咱打城都的时候,刘孔为了他成阳、他定陶郡的安危,也许会不顾城都非是定陶郡辖县的这个现实,冒着被莽朝治罪的危险,遣兵出郡,北上去救城都。”
曹幹观看着地图,习惯性的摸着短髭,思考了一会儿,说道:“张公,刘孔若是真有胆子,在没有莽朝旨意的情况下,竟敢擅自遣兵处境,去救城都,倒也不见得是个‘弊端’。”
“咱们如果能够先做准备,待其救援之部至后,给它一个迎头痛击,自然是可以转弊为利。”
曹幹说道:“咱们可以两手准备。前期佯攻城都,看看刘孔会不会遣援兵去,他若遣援,咱就给他迎头痛击,他若不遣援,咱就攻下城都。”
“郎君,这两个接下来似可用之的用兵方略,不知郎君以为哪个更好一点?”
曹幹又想了一会儿,说道:“不着急。张公,后天的公审大会开后,我打算再拿出两到三天的时间,把李大兄等这一仗失利的原因,好好的在全军中都总结一下,然后咱再接着打定陶郡。张公你提出的这两个方略都很好,但也像你说的,确是各有利弊,具体选用哪个,我看就等总结会开完,咱们到时再先看看定陶郡的敌情有无变化,其后再做选择计议吧!”
这两个办法,第一个办法速战速决,诱惑很大,可风险系数也高;第二个办法较为稳扎稳打,风险系数不是很高,但见效比较慢,会拖缓打定陶的时间,的确是不好选择。需要斟酌一下。
张曼应道:“好!”
曹幹部已经独立打下、占有五座县城了,一座县城被打下来之后,初期该怎么做,才能尽快的稳住城内外的局势,同时又该怎么做,才能尽快的把对该城的控制加到最强,这些事情,已不用曹幹亲自安排、布置,他的帐下吏、各曲的军侯和政委们就都已经知道该怎么做了。
当晚一夜、次日一天,一夜一天的各项措施实行下来,到第三天,乘氏城内的局面便已颇为稳定。——这其中,却是也有冯达的功劳。冯达嘴上说需要考虑一下,再决定降不降,而实际上於城破次日,他就主动的到了城中,出面为曹幹安抚城内的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