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何处,绯世都明白,人是不会有感同身受的,只有冷暖自知。
未经他人苦楚即便对别人抱有怜悯,仍无法切身感受对方的体会。
更别提还会有一些自己活得滋润,却试图让经历苦难的人放下的“爱心人士”。
庭院里,一群孩子们在巫女小姐的带领下在小型沙丘上挖沙子,他们很开心。
有着美好的家庭,快乐的童年,玩耍的伙伴。
这里的家庭指的不是父母的收入,而是他们的家庭没有“分裂”,父母还关心他们、在乎他们。
这些毫无忧虑在沙堆挖沙子的孩子,可能永远也无法理解和他们相差无几的爱菜。
在他们看来,爱菜与他们不同,她没有爸爸妈妈,聊天时也插不上嘴,只会一个人傻笑。
她是个“异类”,他们不想主动接触与他们不同的人,他们不想被同伴排挤出“主流圈子”。
这种讨厌的“主流圈子”上至大学、工作,下到幼儿园、保育园,就没有不存在的。
或者说,只要有人,就会分出一个个派系,一个个圈子,并且,他们很喜欢“大多数”。
这是个可悲的词语,“大多数”,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可以决定很多事情。
绯世很讨厌创造出这个词的人,以及使用它的人。
例如学校中票选学生会长、班级决定某件事情的结果,大多数人做出的选择,即便还有几人持反对意见,但那又怎么样?
他们的意见很重要吗?大多数人已经同意了,少数人的意见便不再重要。
再例如,现今在年轻人群体中流行的各种音乐、游戏,如果有人突然声称自己对某款爆火的游戏或音乐不喜欢,即使他清楚地表明自己不喜欢的地方在哪。
但那又如何?
你是想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吗?没看到大多数人都喜欢它吗?
那些站在大多数队伍中的人会用实际行动来告诉与他们唱反调的少数人,有问题的不是我们,而是你!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即使有人一开始站在少数人的行列中,过不了多久,就会因为忍受不了周围的排挤而重新站在大多数的队伍中。
人就是这样,为了不被主流圈子排挤,总是无法坚持自己的主见。
因为大多数人的选择“一定”是正确的。
就像班级中的潜在霸凌——排挤。
一个学生如果在班级中被周围两个人排挤,那么要不了多久,他周围一圈的人都会排挤他。
因为他周围的“生态环境”,“大多数”的选择已经从正常相处变为了排挤,哪怕之前与他关系平平的人也会在这个时候加入大多数的圈子。
要不了多久,排挤的圈子就会波及整个班级。
当他被整个班级的人排挤时,他就“出名”了,因为隔壁班级的学生就会知道他的存在,就会有先入为主的印象。
常见的传播方式就是“哎,你知道某某班的那谁吗?”
一传十、十传百,逐渐他就会被整个年级排挤。
至于最开始知道真相的那两个人?
他们已经隐藏在了大多数的选择中。
一个人选择欺负另一个人,那是霸凌,人们会谴责实施霸凌的人。
可一万个人、十万个人、百万个人,大多数人欺负一个人呢?
那是正义!
即使有不知情的人知道这件事又怎样?
霸凌者有恃无恐,因为他们是大多数。
人们第一印象不会是大多数人有问题,而是被欺负的那个人绝对犯了错,问题绝对出在他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