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14 赵王的郁闷,我不当人子?(2 / 2)青玉案战神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老爷子也是卸磨杀驴。’

‘为了大明的江山的他呕心沥血、操劳半生,老爷子还要降他罪?!’

只是朱高燧心里膈应的不行,这老爷子还派锦衣卫和侯公公来了……

这是对他有多不满?

转而,一男子闻讯赶来,对着朱高燧恭敬抱了一拳,“赵王,陛下为何降旨?”

“胡长史,你自己看吧,”朱高燧把手里的申饬递给胡永兴。

赵王府左长史胡永兴恭敬的接过申饬,越看越是胆战心惊,“对于王爷近日的行径臣下有所耳闻,依臣下所见,王爷确实应该远离汉王爷。

倒并非是说王爷影响了汉王爷,而是汉王爷在其中作祟,王爷如果信得过臣下,臣下这就去办,如何?”

“胡言乱语……”朱高燧痛斥了一声胡永兴,“胡永兴,你这是颠倒黑白,二哥和本王乃是亲兄弟,情比金坚。

你却在这里挑唆本王和二哥之间的关系,胡永兴,你可认罪?!”

胡永兴是朱高燧府内的左长史,也是赵王府内的一位智囊。

只是这胡永兴屡屡冒犯他对二哥的情谊,挑唆他和二哥之间的关系崩裂。

见朱高燧如此愤慨,胡永兴噎了一下,“赵王,臣下绝对没有别的意思,汉王如今是监国,虽说未曾有人察觉到汉王身上的端倪,臣下却是一直将汉王的行径看在眼里。

汉王如此心性必然不会满足于现状,更不会任由太子继位的,赵王……为今之计,求存之道才是根本,切不可意气用事才是……赵王请听我的。”

“来人,把胡永兴给本王叉出去,”朱高燧威胁道:“胡永兴,再有下次,本王替大哥处理了你,叉出去。”

北镇抚司的好手叉起胡永兴,迅速的掠了出去。

“哎!赵王爷,臣下一片忠肝义胆呐!”

“王爷……!!!”

……

翌日。

文皇帝从寝宫起身,直径入内阁。

汉王爷监国时,文皇帝实行每三日一监察。

“汉王爷近日监国,可有过什么纰漏?”

文皇帝侧卧在床榻上,目光浏览到堆积如山的奏折上。

文皇帝都想好了。

汉王爷但凡是有稍许差错,他就提着剑去兴师问罪。

“禀陛下,王爷近日批阅奏折,倒是没出现什么大纰漏,只是下面的大臣多有非议,各种难听的话都背地里说了……”

侯公公如实禀报。

文皇帝轻笑了一下,“拿来。”

“陛下要监察奏折,速速拿来……”侯公公对着身侧的宦官尖锐了一嗓子。

一批批宦官端着堆积如山的奏折赶来,文皇帝随手捻起一本来看。

“嗯,不错,还行……”

“朕还以为,汉王监国没两天这天下就大乱了呢。”

“这奏折批阅的还算进退有度,条理清晰,还算汉王爷用心了。”

文皇帝轻吐出一口气,“只是这个字,为何如狗趴一样?”

文皇帝见到了朱高煦的字实在是不堪入目。

“陛下,汉王毕竟是武将,再苛求文字确实为难他了。”

侯公公在一旁笑道。

“嗯,言之有理。嗯?!近期还有战事?汉王还对战事有见解……?”

文皇帝神色不悦。

‘战事不速速递来内阁,汉王竟然是亲自处理?!’

‘大胆!’

虽说是让汉王爷来监国的,只是这国策还没有轮到汉王爷来插手。

“太子爷那边先是怎么说?”

文皇帝目光思忖。

相较于之下,文皇帝更是倾向于太子的意见。

汉王爷监国不假,可是文皇帝绝无可能是全盘拖出,太子在府中也是要对国策产生辅佐作用的。

尤其是军事方面。

当文皇帝看到了军事奏折,眼前顿时一亮。

翻开来一看,阿鲁台、鞑靼、瓦剌等凝聚起来的草原各部一直侵扰燕国等地。

文皇帝见状,眸色之中已经是有了些温忿。

燕国是文皇帝先前的就藩之地。

若不是建文这个狗一样的东西听信了黄子澄、齐泰的削藩,他岂会来江南靖难?!

在燕国时,文皇帝可谓是过的十分惬意的。

现在,燕国等地均被草原各部的人所侵扰,这是文皇帝所不能容忍的,草原各部的威胁从古至今就一直存在着。

不然,万里长城也不会在秦国时期就开始建造了。

心念至此,文皇帝摩拳擦掌,想打仗了。

‘太子对这件事怎么说?’

文皇帝见到了太子的文章,意思是要让朝廷派兵镇压,但坚守不出,以守为攻。

对此,文皇帝以为这太憋屈了,不符合他的作风。

也不符合大明朝的威严形象!

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

再看到朱高煦这一手狗趴的字,文皇帝先是皱眉,而后表情一亮,这奏折上仅有几个字,‘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短短一句话,已经是道尽了大明的气魄。

文皇帝收起表情,面无表情的对侯公公道:“给朕传老和尚过来……”

侯公公听到文皇帝是要找道衍,必是有国事相商,岂敢怠慢。

经由陛下召见,道衍一来内阁,就从文皇帝手中接过了太子的奏折,再看了看汉王的奏折,最后才是沉咛了一声。

“不错,皇室后人还有如此见解,臣在这里恭喜陛下了。”

道衍把汉王的奏折递回到文皇帝手上,微微轻笑的道。

“两者相比较,还是汉王爷的气魄要更胜一筹。”

“陛下,汉王这一句话,尽显明朝的魄力啊。”

“如若汉王有此见识,事事都有如此眼界,兴邦振国不在话下。”

先前,道衍也曾和文皇帝交涉过此事,草原各部的威胁一直都存在着。

虽然有长城来抵御,却依旧是免不了这群草原人的骚扰。

都是大明的百姓们,更何况,这还是文皇帝曾经的就藩之地。

岂能是直接置若罔闻过去的?!

所以,道衍和文皇帝有个不约而同设想,‘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没错,与汉王的意见不谋而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