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4年的北京皇宫很忙,因为这里的主人在频繁的更换。
在宣永皇帝之后,这里成为了李自成的安乐窝。
宫里的人事斗争在经过一番血迹斑斑的“明争暗斗”后,刚形成一套新的架构班子,可皇宫的主人却再次变了人。
昔日大明楚国公,今日的楚王成为紫禁城的主人。
太监们立即开始了自己内部的大清洗,这是太监群体能很快适应朝代皇权更迭的本能。
过程很血腥,也很无情。
而带头开展内部清洗的是两个名不见经传的太监。
一个叫“潘青”,一个叫“高伦义”。
潘青才十七岁,以前是负责太和殿洒扫的小太监。
张守言骑马入宫那会儿,他被上司逼着去太和殿拖地,是张守言坐上龙椅那一幕的见证人之一。而高伦义是个中年太监,不是很得志的那种。
一班有司职的太监求见时,他被挤在最后面。
可楚王却偏偏点了潘青随驾管笔墨,又点了高伦义为临时总管。
宫里的每个太监都有师傅传承,一旦某个太监飞上枝头,一连串师兄师弟师侄都是可用的人。
当夜,紫禁城里以潘青的祖师爷和高伦义的师傅出头,发动了对之前刚建成的大顺朝太监体系的清洗,其他各系的太监、宫女都予以了配合。
一夜之间,紫禁城里永远的消失了三百多号人。
同时“明”、“顺”二字自然而然的在宫里成为了禁忌。
第二日张守言再次来到紫禁城时,也察觉到周围的气氛忽然和谐了许多。
张守言进入北京城,第一时间发布了安民告示,以稳定民心。
其次派出黄彪为主将、陈策为副将,率领三万铁骑,尾随追击李自成所部。
又令庞功平率铁骑一万、降兵两万入驻河间府,准备攻略山东地。
另外,在朝政制度上他暂时没有做出什么惊世骇俗的动作。
只对大明留下的机构做了一些精简。
具体的制度改革细则,还要等他正式称帝之后再说。
张守言给自己定下的称帝最低标准是——统一长江以北的所有地区。
大明留下的官僚集团,张守言一个都看不上,所以他以“投贼”的借口将五品以上的官员全部看押在通州。
在此期间,对于勇于靠近大楚的低阶官员,张守言准备进行一次大考。
本次大考不考诗词文章,只考两样东西。
一是《大明律的内容、二是对各部事务的具体操作流程和工作方法。
换句话说,张守言想要收拢的是一批低官阶的工具人官员。
至于那种喜欢建言献策、鸿篇大论、指点天下的“大才”他一概不要。
遴选出来的官员将顶替那些被羁押在通州的人,加上京城各衙门有足够的吏员可以差使,基本耽误不了事。
“朝选”的消息一传出,整个北京的官场都震了三震。
在大顺军攻占北京的时间里,全京城保存最完好的行当里,就有书店这一行。
当六月十五“朝选”的消息传开,各书店里的《大明律和各种行政工具书被人扫荡一空。
就连诸多信誓旦旦绝对不会侍奉新朝的东林复社官员,也暗自弄了一套书籍来日夜苦读。
“朝选”这种事,向来只有开国时才有,那是一步登天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