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九十五章 陵邑制度(1 / 2)公孙无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在悬泉亭,耽误了一天后,张越一行人继续出发东行。

一路向东,看着沿途的风景张越的心情越来越好。

仅仅几年时间,大汉在河西四郡的屯田竟然已经发展到如此规模。

沿途竟然到处都是成片成片的农田。

而且从耕作情况来看,明显是使用了代田法。

这也不免让张越心中有一丝得意,“这也算是咱的功绩吧!”

在经过当年当年与匈奴人大的土城时张越特意停留了半日。

不过土城如今已经被重新修筑成了一座小城,原本的谷地如今也被移民们开垦为了农田。

当年大战的痕迹早已经看不到了,张越祭拜了一番当年战死的袍泽之后,继续东行。

天汉二年十二月初八,张越一行人终于抵达了帝国的心脏关中地区。

与西域和河西的不同,关中地区的人口密度已经非常大了,道路两旁来来往往的行人络绎不绝。

张越回忆起后世的记载,此时的关中地区可是聚集了整个大汉15%的人口和35%的财富。

张越因为有打算在西域大力修筑水利灌溉设施,自然不会错过关中的水利系统。

帝国的关中地区,可是有着这个时代最大,最科学的水利灌溉系统,甚至与2000年之后的水利系统相比也不落后。

为了更好的观察水利系统,张越一行略微偏离了主道,先是沿着成国渠、灵轵渠前行,而后抵达了蒙茏渠。

期间还转道去参观了一下正在修建中的白渠。

在仔细查看了这些水利设施后,这才沿着蒙茏渠进入了大汉人口最集中的地域,位于渭北的五陵地区。

不过这个时候还不叫五陵。现在还只有四陵,第五陵茂陵还在建造之中。

不过张越隐约记得,过两年皇帝就会从迁入大量的关东豪强入茂陵。

张越对五陵地区是非常好奇的,这都归功与后世的唐诗,唐诗中充满了五陵少年和五陵塬的情结。

所谓:“五陵年少今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讲的正是五陵。

既然已经到了这里,张越自然要好好参观一番。

五陵虽然是帝国皇帝的陵墓所在,但也是帝国最富裕繁华的地区。

这都得益于从帝国特有的陵邑制度。陵邑制度主要承担着“强本弱枝”和“防御匈奴”这两大任务。

在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一个帝国的强盛必然需要有着稳定的庞大的由自耕农和中小地主组成的中产阶级。

比如大汉和隋唐时期军队的支柱“良家子”!

其实这些良家子就是当时的中产阶级。

这些中产阶级才是一个国家的支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