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344、最后一场直播《二》之再回首往事如风(1 / 2)他说明天有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我说这首诗,就是天下第一,你要是不服你可以写一首出来啊?”

好吧,这话一出来,不管是吕蒙还是直播间的观众都无语了。

谁他么的能够写出这种诗出来,那整个大汉还不横着走啊?

你开玩笑,这可是将进酒啊,这首诗里面,不知道多少千古绝句啊。

可以说,这首将进酒,就是大汉诗词的巅峰了。

“老叶,没想到你这个人这么无耻啊?

好家伙,让我写出这样的出来,你怎么不写啊?”

两个人的争论,被林海用镜头记录了下来。而这个时候,似乎吵得不开心了,吕蒙还下意识的看了一眼林海。

“拍什么怕啊,你不准拍了,要拍你拍别人去。”

……

吕蒙,吕家人,大汉吕这个姓氏代表的是谁,我想不用多说了吧?

啧啧啧,绝对是大汉的顶级世家。

如今,吕蒙这个人,可是大汉的一位顶级文学家,同时在国内也是首屈一指的考古大老了。

此时此刻,他正在看直播,而这一会儿的他,整个人都后悔的不行了。

“哎呀,当时我是疯了吗?我为什么就不能让他拍呢?

我的老天爷啊,这可是刘南的录像啊。”

好吧,确实后悔的不行,不过谁他么的能够知道,当时这个没有什么人在意的录像,如今竟然如此的珍贵呢是吧?

所以,此时此刻再怎么样后悔都没用。而叶为道此刻,更是直接打电话过来了。

“吕蒙,你这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你看看你就因为你,这下好了都没机会了。”

“好你个叶为道啊,你这是拉不出来怪茅坑是吧?

去去去,别来烦老子,不然这首我立下遗嘱,我的后人一定要挖了你的坟。”

“好家伙,你这个王八蛋,你也说的出口。”

好吧,这谁能不怕啊,好好的上来就挖坟,这谁顶得住啊!

不过嘛,就在这个时候,直播间里面有了新的变化了。

镜头来到了楼上,此时此刻镜头正对着鹦鹉洲那边。

看着眼前的这条大江,刘南的感叹非常多啊。

“海哥,我们上次来这里,后面还有一个凉亭啊,如今这个凉亭没了呢!”

林海也看了看:“是啊,凉亭没有了,这事儿我还记得啊,当初将进酒就在这个凉亭里面写出来的。”

刘南也是摇了摇头,这个凉亭的消失,让他非常的遗憾。

“给先生建上啊,他想要什么我们都给他行不行啊?

只要先生想要,只要我们还有的,就一定能够给先生。”

“可惜,先生已经去了,我们就是想给他,也没有了办法啊!”

此话一出,直播间里面一片安静。

是啊,人已经走了,现如今的我们,就算是特别想给,又有什么办法呢?

没有办法了,如今人已经走了。

这一刻,我们也只能徒留悲伤啊!

而就在这个时候,刘南看着这眼前的夕阳,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这或许,就是我最后一次来黄鹤楼了吧?

海哥,我去楼顶包厢,想写点东西。写完以后,咱们就走吧。明天,咱们去扶风看一看。

这一次,把以前走过的地方都看一看。”

说完,刘南转身离开了,而这个时候镜头也黑了下来,直接切换就来到了楼顶包厢了。

这一刻,刘南的面前,放着一些纸张。刘南看了看窗外得黄昏,又看了看这个黄鹤楼,这个被他亲手缔造出来的黄鹤楼,一时之间感叹良多啊!

随后,只见刘南写了一首小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怎么说呢,此时此刻直播间已经完全安静了下来。

大气魄,大胸襟,这样的胸襟和气魄,并不是什么人都有的,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够写出来的。

毫无疑问,刘南写出来了,写出来了一首千古一绝的诗词。

这一刻,这首诗和黄鹤楼其余三首诗互相辉映,这应该会变成黄鹤楼四诗了。

“好一个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样的大气魄的诗词,真的太少见了。

不过,对于刘南先生来说,这属于很平常的事情。

不过,我还是要说一句这首诗非常的厉害。

只不过,和先生要离开的那种气氛组合在一起,我整个人心情都不好了。”

“是啊,心情不好了,我的心情也不好了。”

“算了,我来解读一下这首诗把。

诗的前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

这里,先生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

而我们现在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

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孝、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

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

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就次句诗而言,先生身在黄鹤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江入海,句中写的是先生目送黄江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

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先生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

“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

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

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先生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

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

这里有先生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

“这是黄鹤楼其四了,这首诗真的让人震撼啊。

特别是那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真的让人觉得牛逼。

也就是刘南先生了,别人可写不出来。

也不知道,今晚先生,会不会在每一个他曾经去过的地方回忆一下啊?”

“是啊,每个地方都去看一看,那么先生的这一路走来,可就完美了。”

“我觉得,可能应该是这样的。”

……

就在所有人讨论的时候,此刻直播间里面,刘南又看了看这窗外的夕阳,整个人忍不住惊叹了一句。

“什么夕阳啊,美成这个样子?”

是啊,今天的这个夕阳真的好美啊!美的不似人间,美的让人觉得惊叹。

此时此刻,刘南没有停下来,他咳嗽了一下,随后大手一挥,再一次写下了一首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三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整个直播间的观众,一下子就愣住了,呆呆的看着直播间里面,四年前的这个美景,同时又在回味这首诗。

好一个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啊。

真他么的美的不要不要的,美的让人觉得,人世间就没有比这个还要漂亮的诗句了。

多么美的那种形容啊,半江瑟瑟半江红,真的好美。

还有些露似珍珠月似弓,也美的让人惊叹,恨不得直接跪在地上听这首诗。

此时此刻,叶为道整个人呆呆的一屁股坐在椅子上。

“当年,我和吕蒙在楼下争论的时候,就在我们头顶上,诞生了这样两首诗吗?

老天爷啊,当初我们错过了什么啊?错过的是,我大汉的诗坛啊!”

别说叶为道了,好家伙此时此刻吕蒙也心痛的无法呼吸。

任谁都不可能平静的,毕竟当年的他们,距离诗圣刘南如此的近。

这一刻,两个人后悔的不要不要的。

不过嘛,这一刻别的人可不会理解二人,他们全部都被这两首诗给迷住了。

黄纶此刻,肯定开启了解说。今天是最后一场直播,每一首都有可能是最后一场解读。

所以,每一首诗他都会用尽所有的文字来解读的。

“全诗构思妙绝之处,在于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的画面,加以组接。

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

两者分开看各具佳景,合起来读更显妙境,先生又在诗句中妥帖地加入比喻的写法,使景色倍显生动。

由于这首诗渗透了先生看透人生,看透生命后轻松愉悦的解放情绪和个性色彩,因而又使全诗成了诗人特定境遇下审美心理功能的艺术载体。

这首诗,先生绝对看透了生命了。

因为先生,本身就对生命有那种释然,所以才能写的出这样的作品来。

所以,才有了先生的那首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才有了刚刚,先生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又才有了,如今这首半江瑟瑟半江红。

每一首诗,先生的心境都会有全新的变化。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写夕阳落照中的江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

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像“铺”在江上,很形象。

这个“铺”字也显得委婉、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独特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半江瑟瑟半江红”,天气晴朗无风,江水缓缓流动,江面皱起细小的波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