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弟见过二位兄长。”
“正该如此。”
说起来可能很夸张,赵庆现今不过才二十岁,比陈迹都要小了两岁多点,甚至连加冠都是前些日子才刚刚完成的。
但就是这么个年轻小伙,又无多少资历,却如此轻易就能一跃而成为中郎将,掌管一万大军。想当初连赵治最开始的官职,也不过是个军司马而已。
足以见得能有一个深厚的背景靠山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无数人穷其一生都达不到的终点,却是他随随便便就能拥有的起点。
当然了,配在赵庆麾下的将官大多都是积年的老将,经验深厚,又有半数是当初跟随陈迹征战的精锐骨干,足够帮衬他打理好这支大军了。
而能否让这些将官对他心悦诚服,便算作是他的一个考验了。要是不能通过,也不会撤了他的职,只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就只能当成个摆设了。
这对于一个有雄心壮志,想要做出一番功绩的将领来说,无异于比杀了他还要难受。
中卫军的招兵操练事宜展开得如火如荼,新晋前卫军这边也有了新的战果。
自前番大破十万叛军后,吴能就率部在鹤城休整练兵,一连几日都无有动向。后来过了十天左右光景,他就得到了自己再次升官的消息,甚至一跃成为了禁卫军一部主将,与他曾经的上司的上司平级。
而当他知道这是陈迹率先站出来提议的时候,他就更加拥戴起这位曾经的顶头上司了。
随后他把这一大消息告知全军,然后晋升了麾下所有有功的将士,大大激励了一把士气,然后就雄赳赳气昂昂地开拔出城,向平城挺进。
一路上收复数座失地,在四日后兵临城下。只是他没想到叛军明明兵力是他好几倍,却依旧龟缩城中,坚守不出。
要是他想尽快拿下城池,只能依靠强攻。但这对于兵力堪堪上万的前卫军来说得不偿失,所以只得驻扎城外互相对峙,并分散兵力封锁平城,逼孙元出城大战。
果然,随后过了几日,城中的粮草很快告急,而运粮队又被前卫军屡屡堵截,把孙元急得焦头烂额。
无奈之下,他只得亲自带着大军出城突围。
可没想到麾下的将士一见敌军便开始犯了怵,还没开打就疯狂往后撤去,然后大军又是一泄如注,互相踩塌杀戮,再加上被敌军一路追杀,等退回到城中的时候只剩下了一半人马。
能在兵力数倍于敌军的情况下被围困城中,随后拼死突围又被揍了回来,死伤过半,孙元也算是前无古人了。至于有没有后来者,却是不好说了。
不过这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兵马少了,粮草就可以多撑一段时间了。
前卫军大营。
“报——”
“启禀将军,我军斥候在大营往南十里处,发现一队兵马踪迹,约有三千人马。但彼辈打得是昌军旗号。”
“昌军?将军,此前听闻孙元与昌军将领胡清不和,胡清有此率部于后方统筹粮草。想来这次,便是此人了。”
吴能点点头,道:“这几日我军屡屡截断敌军粮草,这厮率兵前来救援也是应有之意。
传令,分出五千兵马继续驻守大营围困城池,其余将士,随本将截击昌军。切记,若是城中叛军出城,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其死死拦住。”
“喏!”
本小说首发站点为:
前卫军大营很快运转起来,五千精锐由吴能亲自带领往南行军,约莫走了三四里地,便在一处平原遇上了昌军。
“将军,前面有敌军踪迹,且彼辈已开始列阵排兵,应是早早打探到我军动向。”
“大军往前行进百步,随即布阵!”
很快,两军尽皆列阵完毕,旌旗在东风的吹动下瑟瑟作响。明明是春日光景,这微风也甚是暖人,却不禁有些秋风的肃杀之感。
大家给我投票吧,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