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派下来带头的士兵,一遍一遍叮嘱着大家。
大火撩原,一块接一块的,顺着大地开始蔓延。
火并不是一下子就点燃的,需要一块接着一块的去点。
被分割出来的区域又不会太小,要保证猎物察觉不到危险。
在这个年月,辽东地区基本上算是一片洪荒的地界,用老祖宗刀耕火种的方式,其实是最好的打猎方式。
黄蜚觉得这一次南下买粮草之行颇为圆满,他以为自己要来回几趟才能买到足够的粮食,才能把自己带着的所有的金银全部花出去。
但没想到仅仅一次,就买到了所需的粮食,为此,南京方面还给他调集了不少运粮船。
而且粮食的价格也压到了他所知的最低,他甚至都有点怀疑这么低的粮价怎么能收回成本。
就是有一点不好,不是在这多出来的运粮船,而是在他的船上,水师的旗舰上有了一个不速之客。
在南下之初,陈秋就在崇祯一家子面前告诉他,南下到南京被人察觉后,不要说出崇祯的下落。
最起码在拿到足够的粮食之前,不要随便说崇祯的下落,就算拿到了,能不说也尽量不说。
因为你不能确定,这次购买的粮食够不够消耗!
所以现在在他水师旗舰上的不速之客,是南明小朝廷福王的钦差。
没错!
福王派到辽东的钦差大臣,原来他一直南下在嘉兴一带买粮接洽的大掌柜姓马,这个马是马士英的马,这是他家的产业。
这个马士英,就是力排众议,把福王福推到南京小朝廷皇位的那个马士英。
在听说辽东水师南下买粮,南京就来了人,询问黄蜚是不是跟辽东的明军是一伙的,黄蜚很坦白的承认了。
然后,对方又了解了一下辽东的明军现在实力如何,谁在主事。
在来之前,陈秋已经吩咐过黄蜚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应对,让他说该说的,七分真三分假,甚至九分真一分假都可以,只要不说出崇祯一家人。
于是南京就知道了在辽东的明军的底细,五六万精兵良将,手底下解救出辽东的汉民百姓几十万。
主事的是一个姓陈的,老朱家留下来的皇室后手。
正因为是老朱家留下来的皇室后手,所以有足够的金银,再加上辽东时劫掠了清军皇宫的财富又发了一笔横财,所以在辽东的明军富裕的很。
有钱缺粮这个消息,直接让南明小朝廷君臣上下心花怒放。
缺粮就好,有缺陷就好,有缺陷的好控制。
南方江南一地,无论是什么时候都不会缺粮,只在乎愿不愿意给。
辽东的明军能打,已经有战绩摆在南明小朝廷面前了。
偷了清军的老巢直接攻陷了盛京城,把代善的正红旗全部消灭还能说是偷袭。
但把多铎带出关要报仇的镶白旗1万多人马也干掉了,而且还没付出什么代价,这就是硬实力。
搞得现在的清军紧紧守住山海关不敢出关一步,更由此可见辽东所在的明军实力强横到了极点。
那可是清军啊!
崇祯一朝每年耗资几百万两抵御的清军,在辽东明军面前,居然只有失败一途。
所以辽东现在的明军,在南明君臣眼里就是一个实力强横的军事集团,而且是一个严重缺粮的军事集团。
有这么一个大缺陷就够了,因为辽东不适合种粮食已经是大明所有人的共同认知。
否则当年辽东女真人就不会大饥荒,靠入关劫掠才能撑过去。
有实力,有缺陷,这就是南明君臣上下最喜欢的军事集团。
于是,南京南明小朝廷马上就调派了低价的粮食,低到了极点,当然也派出了所谓的钦差大臣,要到辽东宣旨。
而这个钦差大臣,大江南北都如雷贯耳,就算是马士英等人,要把福王推上皇位,也得拉他一起搞,否则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
这个人就是史可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