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经送信回京城,现在除了增加在关宁锦通道的驻兵以外,没有别的办法。
否则连粮道安全都保证不了,拿什么打仗?
海边飘着的六七十艘大船,让京城的多尔衮,迫不得已,派出2000人马来到山海关,多铎也派回2000人,合4000人一起守住关宁锦通道以及各路关口。
有4000人,他才算安心很多!
水军就是水军,就算六七十大船上,有五六千人,上了岸也不见得能打得过4000清军。
有了4000余人防备粮道,多铎这才放心的从锦州出发。
不过锦州1000兵马被他抽调走了500,另外把城中汉民全部打成奴隶,用来运送粮草。
这才浩浩荡荡的从锦州离开,直逼沈阳方向。
既然得不到情报,那么就稳扎稳打,一步一探。
一步一探,就不是少量探马的事儿了,而是分前锋部队,与后方大部队的分别。
既然出了城,那么骆养性又恢复到前锋部队的行列里,开路的责任就交到他头上。
多铎在出发前说了,如若有所差池,少不得就是一个杀头的结果,但若是此战打的好了,许他一个调回京城的机会。
骆养性打过仗没?
他是世袭当的官,不是积军功上来的。
说实话他还真没打过仗,面对李自成的时候,二话没说就降了。
面对清军的时候,也是二话没说就降了。
手底下虽然掌握着号称15万的锦衣卫,但实际上几百年来,靠世袭的锦衣卫,已经不复当年威风了。
真正能打的,其实也没多少。
再说了,锦衣卫一开始的定位就是皇帝耳目,打探消息用的,又不是打打杀杀用的。
现在让他来当先锋,其实只不过是让他带着自己的老兄弟来试错,这一点他明白。
但不当这个先锋,可能多铎就要砍他了,在锦州,当着他的面杀的人也不少。
既然多铎连自己人都随意就杀,更何况自己一个降将。
所以他只好拿出自己胸中所学,一步一探地往前走,却没想到一直到辽泽北,辽河边上都没有遭受他以为的袭击。
明末的辽河和几百年后的辽河,大小不太一样,此时的辽河,水域还是挺宽阔的。
在这年月的辽河,还不是二三百年后工业大开发导致的水资源短缺而变成了重金属河,现在这年月的水流量还是挺大的。
辽河窄处水深,人马不能渡。
水面极宽阔处,一般来说水都挺浅的,方便人马过河,但这要当地人才知道哪一块地方没有暗沟,所以,这也是下下策。
在几百年后,水资源比现在枯竭得厉害的潦河最宽阔处,有几千米宽,水浅时人都可以走过去。
而现在是夏天快要入秋,正是辽河几个宽阔河段可以方便渡河的好时节,如果有当地熟人带领,应该还是能过的吧!
其实冬天更好,冬天河面结冰,根本就不用淌水过河。
当然,也可以找渡船或者扎木筏,摆渡过河,这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骆养性很自觉,并且已经在这么干了。
不过他比较好奇的是为什么对方没有在江岸边上设防呢?
这不合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