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热土埋忠骨,鲜花祭英烈(1 / 1)阅文公益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

8月8日,骄阳似火。

我有幸参加腾讯公益“回响计划”、阅文集团联合关爱抗战老兵基金联合发起的公益活动,陪萧敬芳老人前往台儿庄寻找她父亲萧让行烈士的足迹。

萧让行烈士,江西萍乡人,黄埔十一期,出身书香门第,且为家中独子,原本可以不上前线,但在国家危亡之际,一毕业就奔赴战场。

有国才有家,临行前修书恳请妻子黄惠兰理解,并恳请妻子帮着侍奉家中的两位老人。

生死赴国难,一别成黄粱。

黄惠兰从那之后再也没见丈夫,只等到了一封丈夫在临城台儿庄战役殉国的阵亡信,牺牲时年仅二十三岁。

在那个时代读过私塾的女子可谓凤毛麟角,黄惠兰就是其中之一。

她上过私塾,断文识字,知书达理,完全可以改嫁,但她一直牢记着丈夫的嘱托,决心守节,帮丈夫侍奉公婆。

她与萧让行烈士成婚之后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一年,没有孩子。

公婆有她侍奉,她老了谁给她养老送终?

姐姐见她不改嫁的决心已定,于是把小女儿过继给她,从那之后,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一个家,下地干活带孩子,洗衣做饭,端茶倒水,侍奉公婆。

这个孩子就是萧敬芳阿姨。

八十年过去了,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萧阿姨已成为白发鬓鬓的老人。

她从来没见过父亲,但从小就听妈妈讲父亲的事,长大后亲眼看着母亲收集整理证明材料,四处奔波,为父亲正名。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九八三年八月,民政部门经过认真审核最终认定萧让行同志在抗日战争中壮烈牺牲,批准为革命烈士,并颁发了革命烈士证明书。

丈夫从无名烈士终于变成了有名字的烈士,黄惠兰老人完成了夙愿,也兑现当年对丈夫的承诺,把这个家照应的很好,给公公婆婆养老送终。

有首歌叫《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萧敬芳阿姨侍奉母亲,送走母亲之后又送走了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伴儿,想到母亲生前的遗憾,都已经八十高龄依然冒着酷暑赶到台儿庄,想知道父亲当年是怎么牺牲的,在哪儿牺牲的,遗体又埋在哪儿。

那是一场惨烈的战役,从1938年3月23日正式打响,到4月8日取得胜利,历时16天。胜利的时候,台儿庄已是一片废墟,一片焦土。日军的铁帽子堵塞了运河的水流,城内手榴弹的木柄碎片达到三寸多厚。

老辈人形容大战过后,台儿庄天红、地红、水红。

我中国军队以弱胜强,毙伤日军11984人,俘虏719人,缴获了大量的武器和战利品,但也付出了沉重代价,3万多将士为国捐躯,但能查找到名字的英烈只有四千多位。

英雄殉国,魂兮他乡。

萧让行烈士牺牲时年仅二十三岁,虽是黄浦军校的毕业生,但能想象到只是一个连排级军官,没有档案,没有记载,甚至不知道牺牲时在哪个部队,在哪位将领麾下作战的。

纪念馆墙上的名字密密麻麻有四千多个,就是找不到萧让行烈士的名字。

有名字的烈士又变成无名烈士了,萧阿姨只能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顶着烈日、冒着酷暑步履蹒跚地赶往台儿庄战役无名烈士纪念碑拜祭。

之前的遗憾在拜祭时得到极大的安慰,我和关爱抗战老兵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们深受感动。

过往的车辆纷纷停了下来,路过的行人得知萧阿姨是来拜祭萧让行烈士的,提出既然是烈士他们一样应该拜祭,自发地加入了我们的行列,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能没有历史,不能没有英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一个敬重英雄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事实上证明,人们并没有忘记那些在国难当头的紧要关口,选择“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在侵略者的炮火中奋勇前进,在寸土寸血的鏖战中舍命拼杀,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英烈。

他们,是父亲,是丈夫,是兄弟,也是儿子。

他们,可能千古留名,或者永世无名。

但他们那“一寸山河一寸血”,用血肉谱写的抗战精神,将永远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支撑我们克服险阻,战胜未来。

而萧让行烈士、萧让行烈士的妻子黄惠兰老人和萧阿姨的几代家国情怀,不但会深刻地影响萧阿姨家晚辈的成长,也深深影响了有幸参加祭拜的我。

接下来我将采访更多参加过抗战的英雄和他们的后辈,重返烽火岁月,打捞抗战记忆,记录他们、书信他们,让更多人知道他们的家国情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