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殿里寂静无声,黄子澄、齐泰、方孝孺都低着头,大伙表面看上去都很镇定,眼观鼻,鼻观心,心观脚,其实很多人内心慌的一比。
朝廷征调三十万精锐平叛,原本以为可以用摧枯拉朽般的速度横扫一切邪恶和背叛,没想到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真定城下惨败,丧师十万,主将被斩。
这丢的不但是十万大军,更是朝廷的颜面,和大明的安危。
不能再败了,几乎在场所有人心里都明白这个道理。
齐泰和黄子澄今天都没敢坐着。
此刻两人都站在下面,齐泰等了半天没等到皇帝说话,便微微抬头侧目。
皇帝一脸严肃,眼珠也不动,在看着武英殿的大门,也不知在想什么心事。
他暗暗长叹,隐隐体会到皇帝的内心压力。
朱允炆毕竟还年轻,当初送耿炳文去江边有多兴奋,现在就有多失落。
皇帝的承受能力,显然远远比朱棣差多了。
就在这时,齐泰感觉到有人在注视自己。
他往左扭过头,发现黄子澄正在瞪着自己,然后向他使了个眼色。
齐泰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想了想后,只能硬着头皮道:“皇上,臣有本奏。”
朱允炆听到齐泰的声音,才缓缓回过神来,他的声音原本就不洪亮,这会也变的有气无力:“齐尚书你说。”
齐泰正想开口,外面有宦官跑了进来,他只能暂停。
宦官跑到皇帝身边低头说了什么,皇帝便道:“宣他们进来。”
外面马上有宦官高唱,宣魏国公,驸马梅殷、王宁进殿。
外面又同时进来几个人,分别是徐辉祖,梅殷、王宁。
加上大殿中原有的齐泰、黄子澄、方孝孺,大殿里也就十个人不到。
朱允炆每次重要的事情,都是召集少数人就议定,有利也有弊。
利是减少不必要的纷争,不然一件鸡毛小事,能在上朝的时候,争上三天两夜。
弊是很容易经过少数人的判断,就轻易做出不正确的决定。
很显然,这次朱允炆召集的人有点多,黄子澄也没想到,特别还看了眼梅殷,大概没想到梅殷也会来。
朱元璋有十六个公主,十四个驸马,梅殷是朱元璋的二驸马,也是朱元璋最喜欢最器重的驸马,据说临终前还叮嘱梅殷辅助朱允炆,朱允炆原本很听祖父的话,想重用梅殷。
但黄子澄上来,第一时间就找个借口把梅殷从朱允炆身边踢开,省的他和自己争宠,这会再次见到梅殷,黄子澄心里一个咯噔,有点不爽。
就在黄子澄暗暗不爽时,魏国公他们都进来了,先拜见了皇帝。
徐辉祖起身的同时,刚说完谢皇上,马上又道:“俺就说那高阳郡王朱高煦凶悍勇猛,千万不能放走,真定之战,朱高煦一人连破三营,使朝廷大败,长兴侯身死。”
“当初若把他留下,燕逆等于自断一臂--”
刷,朱允炆顿时满脸通红,又羞又怒。
当初就是朱允炆念着朱高炽三兄弟仁孝,下旨让他们走的,徐辉祖这话,等于是当众在辱骂皇帝的蠢。
年轻的皇帝羞怒交加,也不知道说什么好。
但这时一个熟悉的声音果断响起:“魏国公不要再说了,我知道错了。”
众人皆惊讶扭头。
只见黄子澄满脸悲愤:“只怪微臣爱女心切,害怕朱高煦这逆贼伤害小女,皇上---”
扑通,黄子澄突然跪下,凄然道:“请皇上降罪,微臣愿一力承担--”
特娘的,王宁在心里暗骂,这黄子澄真是马屁精,原本徐辉祖已经把皇帝得罪死了,没想到黄子澄这么会拍马屁。
黄子澄这一跪,把所有的罪责拉到自己身上,不但没有罪,反而激起皇帝对他更加的宠信。
“黄先生,快请起。”朱允炆赶紧起身,差点就要亲自跑过来扶他起来。
当天黄子澄才是力主释放朱高煦三人的那个,年轻的皇帝是心里向着老师,又有点仁孝,所以才答应。
没想到徐辉祖一个神助攻,黄子澄抓住机会往身上扛,同时解了皇帝的围。
这下原本是大错,变成了大功。
要说这黄子澄,别的本事没啥,讨好皇帝朱允炆简直炉火纯青,信心就来。
徐辉祖也是聪明人,刚刚他是想到自己上次进殿,苦劝众人的场面,所以一时有点激动,这会马上反应过来,自己不应该当着皇帝的面说这种话。
他赶紧道:“高阳郡王当街调戏令爱,的确有点过分,黄大人也不必自责,怪只怪,高阳郡王太奸诈,俺们都上了他的当。”
黄子澄也脸色通红,没好气的看了下徐辉祖,你要不要当众说出来,朱高煦当街干了什么,大家心知肚明不好吗?
齐泰这时也道:“现在说这些已无任何意义,当务之急,应尽快征派兵马和精锐,再选一位德才兼备,有能力的统帅,接替长兴侯。”
王宁想想,赶紧加一句:“当给叛逆重重一击,挽回朝廷声誉和士气,打击叛军气焰。”
徐辉祖扭头瞪了他一眼,心想,你就是叛逆一伙的,可惜这话不能在大殿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