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步步高来说,短期看因为放开VCD技术,让步步高在影碟机上,少赚了不少。
可长远来说,赚钱的还是步步高。
影碟机少赚的,基本都从VCD碟片上找补了回来。专辑属于音乐部门。
可影视剧的碟片,却属于VCD部门。
这一年影视剧的VCD碟片总共出了200多万张。
光这部分的收入,就能弥补步步高自产影碟机,分散市场的那一点点影响了。
所以当所有人都羡慕毕晓世的时候,只有VCD的负责人裘正一脸的淡定。
他知道,VCD才第一年,就有这个数据,已经非常不错了。
明年才是见真章的时候。
因为VCD的杀手锏,SVCD已经蓄势待发了。
更新换代后的SVCD,效果可以吊打如今的VCD。
现在之所以还没上市,是想等着多卖点VCD芯片。
按照楚青的话说,如果SVCD出来太早,会打击那些买了芯片厂家的积极性。
这就和索尼把普通随身听元件出售,自己占领高端市场是一个道理。
先等那些厂家把生产线铺开,尝到VCD的甜头,步步高在推出更先进的SVCD,就能在瓜分市场的同时,还能让他们保持热情。
免得SVCD出来,把他们吓跑了。
毕竟只能在低端市场小打小闹,多少会让有心人,产生倦怠心里。
可都投产了在撤销,就更划不算了。
猎人需要更多的耐心。
这就是技术垄断的好处。
“排名第三的是房地产项目。总营收3.4亿元。”
步步高的会员是统一归旗舰店管理,旗舰店属于房地产分部,也就是由小杨管理。
房地产分部,能有如此高的营收,并不是来至于它升值的铺面,毕竟那是固定资产,不算在营收当中。
这些营收,全部来至于一个,那就是会员+租赁。
步步高今年新增了一千万的会员,光是会费这一项收入,就超过了一个亿。
租赁看着不起眼,毕竟都是一块两块的。
可架不住他基数大,频次高啊。
用后世的话说,这种属于高频复购消费。
一个会员一次性花得不多,可一年下来,两千多万会员,一人十块钱就能达到两个亿的营收。
毕竟谁一年还不听个十几盘磁带的。
就这,还没把VCD碟片租赁算在里面。
等到明年。VCD影碟机的大面积上市,到时候VCD碟片的租赁才是真正爆发的时候。
米国有个百视达,只靠着租赁录像带,就能做到年营收百亿美元。
按照他们的数据,步步高的碟片租赁,不说做到几百亿,一年做几个亿的营收还是没问题的。
所以小杨也丝毫不慌,别看房产公司,现在账面上没什么钱,可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
明年就是收获的时候了。
“排名第四的是,步步高电子厂。总营收2.8亿元。”
比起上面三个的信心满满,负责电子厂的金志江才是真的压力山大。
只看销售额,学习机+随身听录音机这些产品,今年也增长了两倍。
可和集团总营收增长4.6倍比起来,就是拖了后腿。
尤其,这还是步步高起家的根本。
现在却增长缓慢,甚至都快成了垫底的存在了。
这让他这个裘正的接任者,怎么能不感觉到压力。
面对其他人看过来的目光,金志江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
这个业绩,也许放在其他公司,算得上是喜讯了,可在步步高,真的有种上不了台面的感觉。
“对于去年的总体成绩,大家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成绩突出的不要骄傲,落后的也不要气馁。”
等到段勇平汇报完毕,楚青环顾了一圈在场的所有人。算是做了个总结性的发言。
毕竟能在年报当中,被排名的都是已经看到成果的。
步步高的项目当中,还有今年才刚刚上市的MP3,和任然在研发当中的小灵通,这些根本没有盈利的在垫底。
包括传媒的《电脑周刊》,这种基本是亏本在做的项目,他们连登上年报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能盈利的项目,都算是混出头了。
布局两年,楚青终于可以说一句,步步高从这一刻才真正开始盈利。
91年和92年,步步高的整体营收也很高,可当时的利润,基本都投入到了研发和线下旗舰店的建设当中。
如果不是靠着音乐公司的利润支持,步步高也不可能发展这么快。
所以公司内部有人吐槽,步步高其实是一家唱片公司,这其实一点也没错。
毕竟电子产品的研发,是需要大量投入的。
93年之所以说是步步高丰收的一年。
就是因为前面的投入,在93年才开始见到了回报。
别人看见的是步步高比上年增长的4.6倍,却没看到步步高之前投入了多少。
为了研发VCD,步步高前后投入超过了三千多万。
这放在任何一个初创公司都是不可能的。
楚青基本是把电子厂的全部利润,都投入了进去。
还有线下旗舰店,专辑之所以能卖这么好,全靠这几百家旗舰店的支撑,才杜绝了盗版,把利润留在了自己手中。
如果步步高不投入那一个亿去建设旗舰店,那么今天,根本不可能有唱片公司的4.1亿的营收。
以现在唱片业盗版猖獗的行情。能有这个数字的五分之一,楚青都的笑醒了。
就拿中唱年底给出的数据,在市场随身听录音机增量的情况下,中唱今年的总体唱片销量,居然比去年还减少了。
要知道杨小姐今年的热度,可一点不比陈明小。
然而她的专辑销量,却才两百多万。
由此可知,市场上盗版的有多少。
公司做年终总结,除了让自己人对公司有个准确了解,更多是为了打鸡血,为来年画饼。
所以当楚青开始发言的时候,所有人都一脸期盼的看向了他。
“今年所有人,年终奖翻倍。”
只一句话,就将肃穆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在座的基本都是步步高的高管。他们的工作虽然不低,可真正让他们在意的是年中分红。
毕竟说什么,都不如钱来得实在。
比起十万的年薪,一个年营收十多亿公司的期权分红,才是真正的大头。
只这一朝,在座的大部分都能直接晋升百万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