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二十三章 明星效应(2 / 2)蒸菜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戏腔反倒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

有些深入骨子里的东西,时间越久,反倒越有味道。

“我给你们讲,我可是从小学武生的,唱戏才是我的老本行。”

成龙也是人来疯,见台下观众热情,就张口又来了一段《八大锤》

“孤家兴兵夺宋朝,南征北剿废辛劳。但愿宋室一起扫,辅保老王做龙朝。”

这一段更是一气呵成,字正腔圆,动作到位。

短短一段,这下不但让成龙瞬间显得高大了。还让他整个人得到了升华。

这就是文化认同的强大之处。

就连电视机前的不少老领导,也是看的频频点头。

看来这香江还没有完全忘本。

有了前面成龙的铺垫,所以当后面有参赛选手,在舞台上唱京剧昆剧黄梅戏的时候,也自然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任何一项文化,连你自己都不认同的时候,你如何做到让别人认可。

虽说是歌唱大赛,可京剧戏曲,他本来就有唱曲的部分。

楚青做这样一档综艺节目。虽然目的是推广步步高,捧自己的歌手。

可在顺手的情况下,进行一些文化输出,提升一些民族自信心,能做为什么不做。

有差距是正常的,可也不能因为和国外有差距,就全盘否定自己的所有东西吧。

当这一期节目在央视播完之后,引起的热度,简直是铺天盖地的。

先说节目形式。

这种不打分,改拍灯的选拔形式。

既能让观众一目了然,就算没读过书的老年人,都能看懂。

还增加了许多戏剧性。

比如李春波的三灯。

就为这个三灯,央视的收发室就再次被信件堆满了。

不少日报,更是一点一点的分析,他和前面那些四灯比起来,到底哪里不足。

越是分析,不少人越是发现。这节目简直太牛了。

前面晋级的几个,每一个在演出和舞台表现上,都可以堪称顶级的。

尤其电视节目中的舞台,在配合台下的“现场演奏”。这简直比国外的那些演出都还要好。

前不久,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那个表演在许多人看来就已经很顶级了。

可现在和中国好声音一比,仿佛好像差了不少。

不少人一直觉得,国内的节目做得很一般的,瞬间生出了一种,原来我们也能做得这么好的错觉。

可为什么原来央视的晚会,会那么普通。难道真的是因为改革的关系,央视也开始转变了?

然而热度最高的,还是成龙在节目里唱京剧。

别看这几年,戏曲还很有市场。

这个时候,其实戏曲已经开始走下坡了。

从七八十年代的黄金时段,已经挪到凌晨五点钟的冷门时间。

这年代还愿意看戏曲的,大多都是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

就连春晚,戏曲节目也所剩不多了。

根本原因,还是因为年轻人不喜欢。

随着流行歌曲的冲击,年轻人对戏曲越来越不待见。

总觉得咿咿呀呀的,和那些流行歌曲比起来,不够时髦,不够有意思。

可当他们喜欢崇拜的成龙,突然在节目中唱戏曲,这瞬间就让他们感觉,原来戏曲这么有意思啊。

后世之所以广告都喜欢找明星。就是因为明星引导效应。

张云雷的《探清水河》,让多少年轻人,重新喜欢上了戏曲。

虽然这首曲子,只是小唱本。可他为许多年轻人,打开了一扇早已被关上的大门。

这就是明星效应带来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