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便看见李老爷子回来,身边跟着一位四十来岁的汉子,叽里呱啦也不知道说些什么。
待走近后,赵城才听到些许内容。
战乱结束后,寨子里人口大爆发,基本上每家每户都有好几个孩子。
如今大点的孩子和李巧珍差不多,小点的还是襁褓里的娃娃。
寨子里出了一个粮食问题,还有一个教育问题。
大当家见过些许世面,认知上比寻常庄稼汉要深远得多,一直认为孩子要读书,读书才能有前途。
曾经吴家寨也有书院,但动乱几十年,基本就没使用过。
而且十年前寨子里唯一的教书先生去世了,如今想启用也没先生可教书。
寨子里的孩子想要读书,只能送到百里外的县城里。
五十里外倒是有一处书院,但那是族学、私学,非同族人,人家也不收。
百里外,对于洪武年间的老百姓们来说,还是太远了点。
没办法了,吴大当家只能厚着脸皮来请李林老爷子。
希望他在书院里挂个职,有时间就教教孩子们。
老爷子是大夫,也是寨子里学问最高的人。
其余倒是还有些识字的。
但就仅限于识字了,对文章、道理、圣人学说啥的,一窍不通。
赵城听了个大概,他知道李老爷子精力有限,主动请缨想要揽下这个活。
“吴大当家,我有着充足的时间,若不介意,或许可以让我试试~”
“你?”
大当家知道赵城,李丫头救回来的病号,见其一表人才,身份怕是不小。
更重要的是,赵城身上的那些伤可不简单,来头怕是更恐怖。
这样一个不知根不知底的人,吴大当家胆子倒是不小,同意让他留在寨子里养伤。
“秦明秦公子若是愿意,那就是吴家寨之福了。”
大当家还没发话,老爷子就抚着胡子赞扬着,“大当家,还愣着做什么?赶紧同意啊!
秦公子学问高着呢,很多见解老夫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这些小娃娃三生有幸,才能得他教导。”
大当家疑惑地看了赵城一眼,老爷子对他评价这么高?
他可是非常清楚老爷子是何许人也。
堪称妙手神医般的存在!
其医术之高,怕是比皇城里的那些御医,也差不了多少。
甚至,还犹有过之!
“秦公子有心教教孩子们,咱自然是求之不得。”
大当家也没多犹豫,既然李老爷子认可,他自然不会怀疑。
“那好……”
次日,赵城听从安排,去书院看了看。
他依旧住在李家,距离书院也不过三四百米。
虽然身体还有伤势,但这点距离倒是无伤大雅,如今运动静养相结合。
恢复效果还挺好。
书院重开,目前只有赵城一位老师,至于学员倒是不少,有四五十人。
寨子里各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不少,但十来岁以上的都帮着做家务了,没送来书院学习。
但即便这样,年龄跨幅四五岁,有五六岁的,也有九、十岁的。
男孩占多数,女孩也不少,小小丫头也有将近二十人。
赵城任教,没教论语,也没教三字经,反倒是主要教起了算学,宣传起了阿拉伯数字。
教了两天书,带病的身体没感觉到疲乏,自己则乐在其中,还忙得不亦乐乎。
后面发现主教算学不行,还是得认字,认字为主。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赵城形成了比较规律的教学方式。
每天固定教导他们一个上午,以识字为主,科普为辅,下午则宽松一点,科普为主,识字为辅。
偶尔也讲几个故事,宣传一下公平正义的世界观。
……
赵城其实算不得合格的老师。
至少在这样一个时代来说,让他教论语,教四书五经,他是教导不了的。
最多照本宣科,或者做一些简单解释,说一些似是而非的道理。
倒是科普、小故事等等新奇的玩意,赵城就擅长了。
老本行嘛,肯定擅长。
于是,这些东西也成了教学的主要内容。
这帮孩子很好教,都对外界保持着相当高的好奇心。
虽然只是三天时间,赵城已经感受到古代教师的成就感和优越感。
天地君亲师……
师生关系,可远比几百年后要厚重得多。
当然了,那是普及教育的必然结果。
赵城教得很用心,也非常舒心,每天讲点道理、说点故事、做点科普,生活还挺轻松快乐。
当了七天老师后,赵城身体恢复得七七八八,
闲暇之余,还会帮着李巧珍种些花花草草,说是些什么药材啥的……
在寨子里待久了,赵城总会遇见寨子缺粮的问题。
如今已经是三月下旬,温度回升,庄稼汉们都劳作起来了。
可再如何劳作,粮食问题还是一年比一年严重,烦恼了不少人。
赵城经过一番思考,决定取出些许农作物的种子,尝试进行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