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章 点火成功(1 / 2)名不对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已是七月天,天气渐渐炎热。

最终在国家组织出面的情况下,由“燧人氏”项目组接手“星火”项目的设备改造,其中也经历了不少协商和谈判。

好在最终都敲定下来。

常温超导材料在国家机器运转之下已经实现量产。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价值数亿的常温超导线已经运往合城。

陈和领着项目组众人也赶往合城。

成员是杜仲海等几位教授,还有尹启航和吴旭。

宋博文身为院长,临近每年一度的高校毕业季,暂时走不开,就让吴旭一同前来。

到了华夏科学技术大学,洪向前带领众人前来迎接。

洪向前是“星火”项目组总负责人,他虽然支持“燧人氏”项目,但是自己的项目面临拆解,起初他也很为难。

虽然自己时刻以大局为重,但是手下成员却难以交待。

但是无奈有国家和聂老出面,关键还有常温超导材料那张王牌甩出来后,他们也没再说什么。

最后双方都做出让步,就是“星火”项目中部分人员保留下来,进入“燧人氏”项目中。

双方见面后少不得一番寒暄,在杜仲海的介绍下一一握手。

这时人群中走出来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男人,个头很矮,胖胖的。

这人上来就握住陈和的手,满脸笑容:“您就是陈副总,可算见到您了,我叫潘黄河,以后我们就是同事了。”

杜仲海眉头微皱,当初反对“燧人氏”项目声音最响,说话最刻薄的就属这个潘黄河,本以为他会没好脸色,没想到态度变化这么快。

他自己本来也在“星火”项目组,这个潘黄河一直跟自己不太对付。

接下来几天开了一次会,一切进展还算顺利。

按照会议主要内容,第一步是改造原有托卡马克装置。

陈和也是早就听说过这种装置,只是当第一次见到后还是被深深震撼。

一座反应炉有三四层楼那么高,各种螺线管和电箱密密麻麻排布,看似凌乱却又透露着一丝和谐。

“我们这个装置在世界上也是数得着的,规模不亚于国际ITER组织的装置。”

洪向前介绍起来,脸上带有自豪的神情,却也透漏出无奈和失落。

陈和仔细打量这个装置,脑海中可控核聚变那些知识纷纷涌现。

大概用了一天时间,已经初步定下改装计划。

随后几天一辆辆挂有特殊牌照的卡车开进大学校园,直接驶向那所偏僻的实验室。

卡车上盖着厚厚的绿色帆布,这引来不少学生的目光。

学生的两大特点就是好奇心和时间多,于是网络上纷纷出现各种猜测,只是很快这种短视频被压了下去。

托卡马克装置其实就是产生出一个环形磁场,使得氘或者氚的等离子体在其中运稳定运动,然后再提高等离子体的密度和温度,使其发生聚变反应。

而陈和的方案是模仿球状闪电,使得等离子体稳定在一处,处于静止状态。

关键就在于导线的排布,使之产生什么样的磁场。

陈和经过一番周密计算,然后在电脑上做出建模。

最后按照模型,把常温超导材料制作成的导线,从各种角度围绕反应仓室。

完成后看起来甚至比以往的托卡马克装置还要凌乱。

这十几天中,陈和完成理论指导工作后,剩余很多事情由其他人去做。

平时他自己的手里关机,项目组单独为他配了一部新的,个中原因无外乎就是为了保密。

这天清闲下来,他打开自己的手机,给母亲所在医院打过去电话。

医院人员虽然不清楚陈和是干什么的,但是有关人员安排,他们不敢轻视。

“啊,是家属吧,你母亲病情初步得到控制,只是癌细胞已经开始扩散,接下来进一步观察吧。”

医院那边说的很委婉。

陈和表情严肃起来,他必须要抓紧时间了!

突然手机通讯软件里来了一条语音消息,是纪晓晴发来的。

“陈和,你最近还好吗?我分数下来了,考了677分。”

陈和心中突然有种莫名的扰动,他在犹豫怎么回消息。

这时身后传来尹启航的声音:“哈哈,想女朋友了吧,别藏了,我都听到了。”

陈和一阵头大,是尹启航和吴旭两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凑到自己身边了。

“此身慷慨已许国,

忍将峨眉空惆怅。

待到衣锦时,

试问青丝可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