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七章 出使乌桓(2 / 2)武烈玄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有了刘虞的统筹调度,这里已经没什么值得好操心的了。

刘备打算告辞。

然则话还没有出口,刘虞将手中竹简放下,先一步问道:“玄德,公孙瓒斩了辽西乌桓人的首领,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刘备不知刘虞所指,糊弄说着:“公孙将军作战勇猛,实乃大汉之福。”

刘虞则是摇头,直言不讳:“公孙瓒对待北方胡族戾气太重,恨不能赶尽杀绝,如此手段,反而更容易激起胡人的仇恨与叛乱……眼下正值多事之秋,内外动荡不安,我们杀了他们首领,乌桓人决计不会善罢甘休,玄德可有对应之策?”

关于乌桓人的事迹,刘备知晓不多,然而兴许是融合了原主意识的缘故,如今竟也知晓不少。

汉高祖元年,匈奴击破东胡,乌桓为之臣服。

武帝时期,汉军大破匈奴,驱逐出漠南,乌桓转投汉朝,被南迁至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塞外驻牧,始置护乌桓校尉,持节监护乌桓各部不得与匈奴通。

到了王莽执政,匈奴劫掠乌桓人畜,朝廷坐视不理,乌桓又降匈奴。

东汉建武二十五年,匈奴内乱,辽西乌桓大人郝旦等九百二十二人降汉,又从塞北迁回。

从乌桓人反复横跳的种种迹象来看,究其缘由还是受到压迫过甚,日常难以为生。

有道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鲜卑人也不会例外。

明君在位时,乌桓人日子过得还行,就能消停一阵;换了昏君上台,大肆压榨之下,乌桓人活不下去,又得靠劫掠为生。如同饲狼,吃饱不闹,不饱则噬人。

能连根拔起最好,不过以眼下汉王朝的状态,还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

“安抚为主,震慑为辅。”这是刘备的回答。

牧牛野一役,乌桓人元气大伤,短时间内不会再卷土重来。

“玄德之意,甚合我心。”

刘虞微微点头,他素来不喜兵祸战争,在对待外族人的态度上,也是一向主张以怀柔政策来处理。

“昨日,我收到消息,辽西乌桓部即将推选新的首领,届时必然有多方势力混杂其中,为使幽州安定,玄德可愿意代我走上一遭,扬我大汉国威。”

除了刘备,刘虞想不到其他更为合适的人选。

然而刘备听了这话,顿时头皮发麻。

包括刘虞在内的很多人皆不知晓,其实丘力居是死在我的手上,当场目睹之人有不少活着逃走,届时见了我,还不得把我给生吞活吃了!

但这又不能明说,否则公孙瓒就会遭受牵连。

“州牧,我对乌桓人的语言以及生活习性向来一概不知,恐怕去了也只会适得其反,要不然您还是另请高明?”刘备试图找借口进行推脱。

然而刘虞认定了刘备是可造之材,也打算送他这份前程,摆手说道:“玄德尽管放心,渔阳有个叫田豫的人,在当地颇有侠名,且精通胡族语言,我已经给你募来。”

你是存心想置我于死地的吧……刘备心中郁闷,田豫作为‘叛徒’,比自己的辨识度还高,乌桓人简直恨死了他。

就这么上门,跟送死有啥区别。

见刘备没有应声,刘虞便主动询问起来:“玄德,有何顾虑不妨直说。”

刘备为之苦笑:“怕死算不算?”

刘虞一怔,这和他从卢植口中听到的刘备可完全是两个版本,但他仍旧相信刘备是可托之人,语气郑重:“玄德,莫要胆怯,你的背后还有国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