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听到程德玄如此大逆不道的一句话,连他自己都被惊住了。虽然他有夺嫡之心,但他只是想要扩大权势,仗着兄长对自己的信任、包容、疼爱,跟侄子赵德昭争一下继承人的资格和机会。
毕竟在五代十国时代,父传嫡长子虽然是正统,但很少真正实现过。放在中国历代数百多个皇帝身上,也没有几个人是嫡长子继承的皇位,屈指可数。所以,赵光义心中觉得,他机会是有的!
但赵光义可没有想过真的对皇兄下手,发动夺权,废掉皇兄赵匡胤,或者将他杀害。这可是有点超出赵光义的初衷了。
长兄如父,赵匡胤比赵光义大十二岁,他们的父亲赵弘殷去世时,赵光义才十六岁。办理好父亲丧事后,他跟着从军,一直跟在赵匡胤身边,见证了兄长赵匡胤的勇猛和智慧。二十一岁的时候,赵光义跟着一群武将在陈桥拥立赵匡胤为皇帝,然后他开始身份显赫。
十多年下来,他对赵匡胤的感觉,亦父亦兄,十分尊重。而且彼此关系非常好,赵光义生病不能自理的时候,赵匡胤会亲自到前去照顾,体现自己身为兄长的责任。比如在帮弟弟烧艾草热灸的时候,以免烫伤弟弟,他先在自己身上烧几下。许多兄弟情深的事情历历在目,赵光义有些难以抉择。
“晋王殿下,目前局势关键,机会稍纵即逝,如果不把握好,很可能万劫不复啊!”
程德玄看出了赵光义神色犹豫,一时间难以决断,立即出言劝慰,声音中透着一股急切。
范旻趁机说道:“是啊,晋王殿下,现在咱们骑虎难下,已经不是殿下是否派人行刺大皇子的事了,而是微妙的朝堂局势即将被打破。哪怕我们没有做,也要硬着头皮,争夺皇权!”他言语透着一股果断。
王延德、张逊、杨守一纷纷起身相劝:“晋王殿下,当早做决断,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赵光义心中还是有所犹豫,毕竟夺权可是存在风险的,而且,面对他兄长,他有一些胆怯。毕竟他皇兄如烈日一般过于亮眼,使得赵光义对赵匡胤始终有所敬畏。
但是,人又是有私心的,任何人面对皇权都会心动,毕竟是人家最富贵、最权势的象征了。
窦偁也劝道:“古话说得好,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如果这等天命机会就在眼前,放任不理,不去拿取,浪费了上天给的机缘,那么事后上天必有惩罚。楚汉时期的楚霸王项羽便是,他推翻暴政,消灭秦国,本来可以取而代之,成为天下共主的皇帝,这是上天给他的际遇,可是项羽胸无大志,反而逆着天势,分裂天下为十八诸侯地,这是违反了六国统一的大势,对着历史洪流,他必然会失败,因为诸侯割据,反而加速各藩王的利益冲突,战争不断,百姓无法享受太平,天道也会看不下去。”他的声音中透着一股坚定,眼神中带着一丝严肃。
这番话让赵光义深受触动,他的心中那些亲情、敬重等等,都被皇位逐步压过,心中隐隐做了决定:干!
“好,既然是上天给予本王的机会,不能不取,这是天命所在。诸位,你们就是这件事的参与者,务必全力协助,一旦成功,本王不会亏待你们任何一个人!”赵光义的声音中透着一股决绝,眼神中带着一丝坚定。
在场的文官、幕僚、谋士、武将等,等级都不高。虽然有一部分人在开封府任职,但都是小官吏而已,大部分人连官职也没有。
然而,一旦这次事情干成,他们就是从龙之功,做宰相、做六部侍郎、做大将军都能实现。这可以是一次人生阶层的大跃迁,他们谁能不激动?
“晋王殿下请放心,我们当全力以赴,赴汤蹈火,肝脑涂地,助殿下完成大业!”众人都激动起身,纷纷表态,冒着杀头风险拼死一搏。
赵光义心中长舒了一口气,既然决定干了,就不能退缩。当务之急,是要找好对策,如果巧妙夺权。像带兵攻打皇宫这种下等手段,赵光义不想做,因为会被人诟病,他希望是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手段,能够光明正大获得继承权。
“诸位,现在都冷静考虑,替本王出谋划策,如何应对今日的危急。若是武德司和禁军拿到栽赃的证词,估计圣上很快就会传召我入宫了。”赵光义的声音中透着一股严肃,眼神透发期待。
程羽微微点头,冷静道:“晋王殿下,当务之急是稳住局势,不能让赵普一派抓住把柄。我们可以先派人去武德司和禁军那边,试图混淆视听,拖延时间。”
石熙载接着说道:“同时,我们可以准备一份详细的辩解书,说明晋王殿下的清白。并且,可以暗中联络一些朝中大臣,让他们在皇上面前为我们说话。”
贾琰也补充道:“我们还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反咬一口,说这是赵普和赵德昭设下的圈套,意图陷害晋王殿下,从而引发皇室内部的矛盾。”
赵光义微微点头,他的声音中透着一股满意:“好,就按你们说的去做。程羽,你负责去武德司和禁军那边,尽量拖延时间。石熙载,你准备辩解书。贾琰,你去联络朝中大臣。其他人,各自准备,随时听候调遣。”
众人齐声应道:“遵命!”他们的声音中透着一股坚定,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
程德玄再次分析道:“晋王殿下,您跟圣上关系深厚,以圣上的英明,不至于会轻信刺客之言。最坏的打算,他可能会审讯您,监禁几日,查明刺客背后的势力和蛛丝马迹。但因为圣上身体抱恙,权力可能会被转交给大皇子之手。这个时候,我们应当早做决策,控制城门,派人挟持大皇子,进入皇宫,趁其不备,逼着圣上立下遗嘱,指定继承人,然后囚禁圣上一段时间。他病情发作,自然就驾崩了。”
柴禹锡接着说道:“那我等都要配合行动,派人联系守城将领,控制好城门,带好人手进入皇宫,进行宫变!”他的声音中透着一股果断,眼神中带着一丝严肃。
赵光义微微皱眉,他的声音中透着一丝犹豫:“若是圣上没有软禁本王呢?”
刘嶅微微一笑,他的声音中透着一股狡黠:“那是最好,殿下可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痛哭流涕表达一番你绝无害大皇子之心,稳住圣上。然后,我们找人在皇宫的药膳、酒水里做手脚,只要让圣上睡过去,局势一乱,我们便有机可乘了。”他的目光紧紧盯着赵光义,眼神中透着一股期待。
赵光义看着这几个人,微微皱眉,他的声音中透着一丝不满:“你们打算让本殿下用毒吗?事后御医检验身体,如何能不暴露?这是让本殿下背负千古骂名?”他的眼中透着一丝担忧,显然不想如此简单直白地谋害兄长,否则,如何面对这些臣子?如何面对青史的口诛笔伐?
哪怕是那些篡权者要逼着皇帝禅让,也是假装三次不接受,才肯登基,为的就是名声!赵光义深知这一点,他不想背负这样的骂名。
刘嶅微微一笑,他的声音中透着一股狡黠:“可以不用牵机药那种剧毒,而是药酒、或者补药等。正所谓大虚不受补,可以找一些跟圣上用药相冲的药,一旦服用,前后冲突,或昏迷,或一命呜呼,但事后却没有任何中剧毒的迹象……”他的目光紧紧盯着赵光义,眼神中透着几分期许。
赵光义微微点头,他的声音中透着一丝认可:这倒是一个好办法,事后可以当众验尸,写入宫廷笔录内,‘佐证’自己的清白。
程德玄从容说道:“请殿下放心,我等当立即行动,各司其职,确保万无一失。”
赵光义微微点头,他的声音中透着一股决绝:“好,诸位,今日之事,关系重大,务必全力以赴。一旦成功,本王日后定当重重犒赏。”他的目光紧紧盯着众人,意思不言而喻了。
众人齐声应道:“遵命!”他们的声音中带着激动,眼中也满是期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