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9章:你有没有女朋友?(1 / 2)新一思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纽约观察家这份周刊的创始人,是亚瑟·卡特这个纽约地产商。

亚瑟创办并且经营这份杂志。

起初,主要是为了他的地产公司做推广宣传。

这份杂志一开始,主要也是关注的纽约与附近的地产业。

后来亚瑟·卡特发现这报纸卖的还不错,关键还可以增强自己的影响力。

促进自己地产公司的销售。

他就开始认真经营了。

只是他实力不足,再加上行业竞争激烈。

发展了二十来年,《纽约观察家一直也就局限在纽约与附近的新泽西。

在其他地方,它并没什么名气。

每一期的销量,普遍也就35万份左右。

1995年以后,

随着互联网崛起,加上老的总编离职。

《纽约观察家甚至开始走起下坡路,销量下跌,广告费下跌。

以前还能维持日常平衡,甚至多少赚点钱。

在那之后,开始每年亏钱。

要不是持有它,

对自己的地产公司有帮助的话,亚瑟·卡特早就卖掉它了。

进入2000年以后。

这份周刊每个月的亏损越来越严重。

以至于亚瑟·卡特都有点忍不了了。

他开始放出风声,说要卖掉这份周刊。

平行时空中,

他卖了好几年都卖不掉,一直到2006年才卖掉。

到那个时候,这份周刊的销量,每期只剩下两万多了。

在这个时空,

由于当时亚伯想要有自己的报纸,能够与可能出现的舆论进行打擂台的原因。

他让大卫·梅隆,

帮自己收购几份纽约有影响力的报纸。

纽约太阳报与纽约观察家,就这样成为了亚伯的囊中之物。

成为这两家报纸的老板以后,亚伯结合自己穿越者的经验。

对这两份报纸,都作出了改革。

事实证明,他在这方面根本没天赋。

他要求两份报纸做出的改革,反响并不大。

纽约观察家还好,因为连续一个月,每期都搞了一个名人专访。

又因为亚伯的原因,请的名人都是纽约有头有脸的人物。

这多少还是促进了纽约观察家销量的。

让它之前每期平均四万份左右的销量,增加到六到七万份左右。

这个增长量,实际上已经很不错了。

因为周刊杂志中的大老,《时代周刊每期的销量,目前大概也就在十五万份左右。

《纽约观察家要是每期都能够维持这个销量,那它会成为全美国日销量前二十的周刊之一。

而那个时候,已经改名的《美国太阳报,日销量就10万份左右。

看起来比《纽约观察家,可人家《纽约观察家是周刊,一个星期一期。

《美国太阳报是日报,每天一期。

在定价上,一份《纽约观察家,差不多可以购买五份《美国太阳报了。

也就是说,在史密斯风暴出现之前。

亚伯对自己买下的这两份报纸的改革,也就《纽约观察家收益不错。

但这种收益,也并不是他的点子、创意有用。

而是他在纽约,现在多少有了点面子。

前面请的那些名人,都愿意给《纽约观察家采访。

《美国太阳报由于定位原因,就没有这样的福利。

之前的报纸奖金又比较低,名气也低。

自然就得不到什么发展,还是原来那副样子。

好在这次全美国刮起了史密斯风暴。

亚伯这边,在大卫以及刚组建的公关部建议下。

用一个不算巧妙的办法,把自己身上的热度,转移一部分到《美国太阳报身上。

这才让《美国太阳报一下子火了起来,有了现在这种局面。

就是这种情况,其实是有点虚的。

《美国太阳报现在每期能卖这么多。

起码有三分之一是因为报纸奖金,三分之一多一点是亚伯此时的热度,剩下的三分之一少一点才是报纸本身的实力。

等史密斯风暴在美国冷却下去,它要是还能维持这样的日销量。

那才能证明,

《美国太阳报正式成为全美十大报纸之一。

现在的排名,是有点假的。

但不管怎么说,这次亚伯的热度。

让《美国太阳报狠狠的吃了一波福利。

旁边的兄弟报纸《纽约观察家,看的那叫一个眼红。

作为时事性与财经类型,必须标榜专业和高端的《纽约观察家。

又不可能学习《美国太阳报那种营销方式。

想来想去,编辑部便把主意打到了老板身上。

他们发现,

自己家的老板,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正式接受过任何一份报纸或者杂志的采访。

要是《纽约观察家可以拿到老板这个一血的话。

显然可以在现在趁这个热度,将自己的名气,向全美国的精英好好推广一波。

这就有了今天,

《纽约观察家派出的整个编辑部最精锐的一个采访小组,前来米高梅公司的总部采访亚伯。

采访小组一共四个人。

分别是一个灯光师,一个摄像师,一个编辑,还有一个记者。

其中编辑是领头者,还是《纽约观察家总编辑迪兰。

采访的是自己的老板,《纽约观察家派出的当然是最好的团队。

摄像师是最好的,灯光师是最好的,编辑干脆就是总编辑。

记者....记者是最美的。

最漂亮的那个。

美女记者的名字叫艾什莉·莉丝。

艾什莉毕业于美国西北大学麦迪尔新闻学院。

这是个在全美新闻专业中,都排得上前列的学院。

她很年轻,在编辑部里,许多记者或者编辑的学历都能超过她。

更不用说阅历和工作经验。

可惜这些人都被迪兰排除了。

谁叫他们或者她们,要么不是女的,要么不够年轻漂亮。

而艾什莉则刚好是刚刚进入《纽约观察家没两天的,整个《纽约观察家报社最漂亮的那朵花儿。

迪兰不傻。

有自己在旁边盯着,记者本身能力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让老板觉得满意,让老板看得过眼。

于是乎美国西北大学麦迪尔新闻学院,刚刚毕业的毕业生艾什莉,就拿到了这个全报社上下都抢着想要的工作。

这证明有时候,颜值才是第一生产力。

在米高梅电影的总部大厦顶层,艾什莉见到了近一个月以来。

令美国舆论界风起云涌,让美国媒体界好像过年一样开心的亚伯·史密斯。

同时,还是自己的老板。

进的门来的艾什莉,第一眼看见的,

便是眼前高大俊朗,看上去彬彬有礼的年轻人。

他没有和艾什莉想象中的那么年轻气盛和桀骜,英俊的脸上眉宇之间流露出与同龄人不相符的自信和成熟。

即使来采访他的记者,只是他旗下一家不起眼的杂志的员工。

他也没有盛气凌人。

他的态度,让艾什莉等人感到了如沐春风。

这一段,可以加在新闻稿里面。

艾什莉心里想道。

“早上好,史密斯先生。”

迪兰连忙打招呼。

包括艾什莉在内的其他两人,也连忙打招呼。

亚伯微笑着回应了他们。

简单的寒暄过后,迪兰卑微的把一张a4纸递到老板面前。

“史密斯先生,这是接下来我们将询问您的一些问题。”

“您看是否应该增加,或者减少一些?”

亚伯接过来,低头看了看,发现上面都是些老生常谈的问题。

迪兰要采访的毕竟是自己老板,他哪敢问太过过分的问题。

稍微看了一眼,亚伯变摇了摇头。

“不大行。迪朗,我记得你是叫这个名字吧?这些问题太普通了。”亚伯拿着a4纸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