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军专款够了,其他银子然后才能交给各部支用。
如此,才能确保我大明将士军饷不缺,请诸位将军随本王一同上书。”
那些将领闻言,不由得一阵沉默,将国库里的钱先拿出来养兵,才能干其他事。
这事对他们来说确实有好处,可好处就那样,事,却很大。
有心劝朱五,可身为将领,他们不太好过问政事,只能沉默。
已经退休过一次的孙承宗就没有那么大的顾虑了,开口问道:“王爷,如此以来,万一六部没有银子施政,又该怎么办?”
朱五知道想给自己捞好处,他自己就必须冲锋在前。
所以很不客气道:“我大明没有六部会乱,可没有诸位将士,那还会有大明吗?
再说了,因军饷不足,边军都裁撤了一轮又一轮,现在建奴都打到京城了,还不想办法吗?
为什么之前能养那么多将士。现在士卒被裁撤过,军饷却不够,全因六部贪腐无能。
他们要是因银子不够,彻底失能,正好裁撤。”
孙承宗又提起了老问题,“如此一来,只恐盘剥小民过甚啊。”
“本王乃仁善之人,绝不会建议陛下加税,只是想逼着六部把该收的税收上来而已。
本王也知道,收不上税是因为不交税的人多了,但他们既然从大明得利,又怎么能不为大明出力?”
孙承宗第三次劝道:“王爷,不如再缓一缓吧,建奴刚打到京城,百官都对边军不满,甚至还有人提议要迁都。
这种时候,给军伍这么大的好处,恐怕不合时宜。”
“照常发军饷,本该是将士们该拿的,如果不是军饷不足,在本王之前,士卒身无挂体之裳,日鲜一餐之饱,建奴会打到京城来吗?
至于迁都之事,哼,若不是这次建奴盯上京城,能有这么多勤王大军,能把建奴撵出去?
怕不是要任由建奴肆虐整个北地,之后就又要缩边了,言迁都者,更是该杀。”
已经劝了三次的孙承宗不再多说什么,朱五见没人说话,就直接看向袁崇焕。
他觉得自己之前可是用人头给袁崇焕担保了,现在袁崇焕说什么都要给他撑一撑场面。
躲不过去的袁崇焕开口道:“末将愿随王爷一同上书。”
袁崇焕开口后,其他将领们见朱五态度坚决,纷纷景从。
“陛下,陛下怎么能这样呢?”
事情太大,又没想着保密,所以在庆功宴还没结束,那些将领正式署名之前,内阁就已经收到了消息。
阁臣何如宠更是一时失言,妄议君上。
内阁首辅韩爌和其他内阁成员都面色凝重,朱五这一手着实把他们打得措手不及。
如果是在朝堂上说这事,所有官员绝对不会同意,一人一个问题足以把朱五驳倒,硬下圣旨也可以集体抗命。
但现在,朱五是在庆功宴上说的,现场除了孙承宗没人会反驳,同时他还拉上了大明几乎所有位高权重的将领。
有这些将领背书,朱五哪怕以王爷身份给内阁上书,分量也比他用皇帝身份下的圣旨重。
因为他不是一个孤零零的皇帝在战斗,战场,也不是朝堂。